台灣股市自520以來,已經跌掉9兆台幣,幾乎天天都是綠油油的一片…##ReadMore##
這讓我突然有一個想法--是不是因為台灣人民沒能選擇泛綠執政,所以股市天天綠給你看?當然,台灣另一個大黨的顏色是藍色,這個顏色股市沒有在用,不過,他們「先生」的家訓『終極統一』就給他很紅了吧!畢竟,赤色中國咩~~偏偏520以來就是沒給他見紅幾次…
工作空暇時,胡思亂想~~
是說,綠色顧目(目秋)啦~~小學健康教育有教哦!
dyc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code blue 急診醫學之聯想
之前的辛樂克颱風讓休假在家的我,快要發霉的我,就決定選個日劇看看,結果看了code blue。
這部片是在介紹緊急救難狀態下出動救難直升機with doctor,就像救護車一樣,只是現在是用直升機。一開始看的時候,就看到印象深刻的一幕,一個實習的醫生(我覺得應該是R,因為預設的背景是有在別的醫院受過一、二年的急診醫學訓練)自認有能力處理緊急事件現場所可能遇到的狀況,所以上了直升機,當然,有資深的救急醫師在旁,隨時準備接手,結果,那位實習的醫師,見到現場大量的血液噴灑時,呆掉了,所以就被資深醫師擠開到一邊,由資深醫師接手…##ReadMore##
在醫學上,有能力、準備好的人就可以承受更多經驗的累積邁向「高手」之路,可是,如果在手術台前,在急診現場,沒有準備好的人,就會被要求閃一邊去,不要影響其他人接手處理,很殘酷,也很現實,因為之後的訴訟會是個重大問題,更大的重點是『人命的重要』!
現在,我們偉大的九政府的劉內閣對中華民國的民生經濟命脈束手無策(從股市、物價方面來看)時,馬先生要不要換個「醫生」?還是就讓中華民國經濟命脈,就這樣死在馬先生眼前?
dyc
這部片是在介紹緊急救難狀態下出動救難直升機with doctor,就像救護車一樣,只是現在是用直升機。一開始看的時候,就看到印象深刻的一幕,一個實習的醫生(我覺得應該是R,因為預設的背景是有在別的醫院受過一、二年的急診醫學訓練)自認有能力處理緊急事件現場所可能遇到的狀況,所以上了直升機,當然,有資深的救急醫師在旁,隨時準備接手,結果,那位實習的醫師,見到現場大量的血液噴灑時,呆掉了,所以就被資深醫師擠開到一邊,由資深醫師接手…##ReadMore##
在醫學上,有能力、準備好的人就可以承受更多經驗的累積邁向「高手」之路,可是,如果在手術台前,在急診現場,沒有準備好的人,就會被要求閃一邊去,不要影響其他人接手處理,很殘酷,也很現實,因為之後的訴訟會是個重大問題,更大的重點是『人命的重要』!
現在,我們偉大的九政府的劉內閣對中華民國的民生經濟命脈束手無策(從股市、物價方面來看)時,馬先生要不要換個「醫生」?還是就讓中華民國經濟命脈,就這樣死在馬先生眼前?
dyc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毒奶粉事件簿
毒奶粉事件我亡羊補牢 中國乳製品逐批檢驗
外銷毒奶粉 中國還吃台灣豆腐
颱風天大追查 毒奶粉流入9縣市
話說咱們偉大的臨國--中國--繼年初出口毒牙膏、毒玩具、毒水餃之後,近日又有了經典之作--毒奶粉之出口。而咱們偉大的九政府也很了不起的在今年六月讓中國的奶粉進入台灣的市場(兩岸共同市場嘛~~),可是卻完全不盡檢查的義務,就這樣讓有問題的奶粉進入台灣…說是以前都沒在驗別的國家進口奶粉的那個「三聚氰胺」,所以也沒要驗中國的奶粉,也不想想中國是毒物輸出大國…
那個檢查單位卸責也就算了,反正現在也沒人會去罰他們,上頭交代一下,監院是連彈劾也不彈劾一下的(可能上頭不用交代,監院就會「揣摹上意」不辦了),不過,那個海基會的高孔廉先生啊~~如果你真的相信中國說的善意,可不可以請你連喝那個奶粉三個月啊~~就早、中、晚各一杯,記得要有記者在場直播,從重新開封三鹿奶粉到沖泡,到入你的口一個畫面完成。不要別人家的小孩死不完,什麼「善意」的屁話都說的出來,反正,你高先生沒吃到、喝到都不要緊。
善意?那是事件發生一開始就通報各個相關單位,而不是一直壓下去,壓不下去才「釋善意」,就像SARS一樣,中國也是很有善意的「阻止」WHO來台幫忙,說是台灣人民的健康有他們的「照顧」,偏偏事實是中國方面一個消息也不給台灣的衛生單位。現在,他們有善意?!還不就是要繼續賣,我讓你回收換新的…誰知道新的會怎樣?電子產品也只能想說在保固期內能操壞就儘量操,好換新的…奶粉喝了有問題,他們認帳嗎?!還是誰叫你「衰」沒錢買高檔貨?
那家進口中國三鹿奶粉的進口商模里西斯商新西蘭恆乳品公司台灣分公司的官方說法也很有趣,說是今年六月才進口該產品,每25公斤比其他家產品便宜一千多塊台幣,由於「經濟差」所以才想說就進三鹿吧~~該公司真是一個糟糕,竟然那麼早就唱衰九政府。雖然,景氣差也確實給他們料到了!(反正九政府也這麼說~~而且還是受國際影響喔!)該說是有先見之明吧~~可惜,進貨不驗貨,徒增「了錢」、「了形象」的機會…
不過,話說回來,各大廠好像進了中國後就一直有問題,偏就不見其解決問題,管理出問題?算了…既然這些廠都出了trouble,那台灣的乳製品公司ㄌㄟ?千萬不要告訴我,台灣的乳製品也是用那家的奶粉泡的…如果真如此,那,自製豆漿喝算了!
這些公司是在逼我們回去古老的時代,自種、自做、自食嗎?那,還要有商業做啥?
dyc
外銷毒奶粉 中國還吃台灣豆腐
颱風天大追查 毒奶粉流入9縣市
話說咱們偉大的臨國--中國--繼年初出口毒牙膏、毒玩具、毒水餃之後,近日又有了經典之作--毒奶粉之出口。而咱們偉大的九政府也很了不起的在今年六月讓中國的奶粉進入台灣的市場(兩岸共同市場嘛~~),可是卻完全不盡檢查的義務,就這樣讓有問題的奶粉進入台灣…說是以前都沒在驗別的國家進口奶粉的那個「三聚氰胺」,所以也沒要驗中國的奶粉,也不想想中國是毒物輸出大國…
那個檢查單位卸責也就算了,反正現在也沒人會去罰他們,上頭交代一下,監院是連彈劾也不彈劾一下的(可能上頭不用交代,監院就會「揣摹上意」不辦了),不過,那個海基會的高孔廉先生啊~~如果你真的相信中國說的善意,可不可以請你連喝那個奶粉三個月啊~~就早、中、晚各一杯,記得要有記者在場直播,從重新開封三鹿奶粉到沖泡,到入你的口一個畫面完成。不要別人家的小孩死不完,什麼「善意」的屁話都說的出來,反正,你高先生沒吃到、喝到都不要緊。
善意?那是事件發生一開始就通報各個相關單位,而不是一直壓下去,壓不下去才「釋善意」,就像SARS一樣,中國也是很有善意的「阻止」WHO來台幫忙,說是台灣人民的健康有他們的「照顧」,偏偏事實是中國方面一個消息也不給台灣的衛生單位。現在,他們有善意?!還不就是要繼續賣,我讓你回收換新的…誰知道新的會怎樣?電子產品也只能想說在保固期內能操壞就儘量操,好換新的…奶粉喝了有問題,他們認帳嗎?!還是誰叫你「衰」沒錢買高檔貨?
那家進口中國三鹿奶粉的進口商模里西斯商新西蘭恆乳品公司台灣分公司的官方說法也很有趣,說是今年六月才進口該產品,每25公斤比其他家產品便宜一千多塊台幣,由於「經濟差」所以才想說就進三鹿吧~~該公司真是一個糟糕,竟然那麼早就唱衰九政府。雖然,景氣差也確實給他們料到了!(反正九政府也這麼說~~而且還是受國際影響喔!)該說是有先見之明吧~~可惜,進貨不驗貨,徒增「了錢」、「了形象」的機會…
不過,話說回來,各大廠好像進了中國後就一直有問題,偏就不見其解決問題,管理出問題?算了…既然這些廠都出了trouble,那台灣的乳製品公司ㄌㄟ?千萬不要告訴我,台灣的乳製品也是用那家的奶粉泡的…如果真如此,那,自製豆漿喝算了!
這些公司是在逼我們回去古老的時代,自種、自做、自食嗎?那,還要有商業做啥?
dyc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削皮颱風

這二天就一直在台灣的外邊繞,偏偏一個颱風最強的地方就是外圍,風強雨也大,真是一個的ooxx…看來自然界也是會進化的-->想太多了。
不過,身為島民,還是希望他趕快過去啦~~一直在這附近打轉也不是辦法…看要去日本散步,還是中國旅遊,我都沒意見,不要一直原地踏步踏…一直下大量的雨水,我很擔心我家旁的抽水站超時工作會罷工啊~~(雖然納莉時他幹得很好,只是堤防快不行了而已…)
每次颱風來,就像測家裏的防漏系統一樣…到底哪裏又出tra,颱風一來就便知道…老房子囉~~很想重建,不過沒錢,唉~~真是沒錢萬萬不行啊…真希望台灣也有個「全能改造王」之類的節目,告知所能負擔經費,節目就會找能夠接受,也有能力的建築師來改造房子…
不管怎樣…辛樂克!走快點啦!
dyc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海角七號--觀後感
在這歷史的洪流裏,台灣的島民啊~~我們得承受幾次的遺忘,或者說,我們得承受幾次的『必需』遺忘才能繼續的走下去?
電影:海角七號 Cape No.7
導演:魏德聖
看電影,其實是我心中的痛,因為以前有看電影興趣的時候,去電影院看了幾部大爛片,深深讓我覺得把錢丟在垃圾桶中都比拿去看電影還值得,最少,爽;看了大爛片,一整個心情不好,還浪費錢-->我幹嘛花錢買不爽啊!
老實說,要不是Grace和yoyo力推,我不是很想看這部片…雖然網路上很多blog都極力推薦。或許,是反骨吧…總覺得,一窩蜂的流行,從音樂、保養 品、服飾到配件,被花大錢的商業公司所形塑的影像,將大眾的喜好訓練的還不夠一致嗎?不過,為了友人的保證,我還是去看了。
我幾乎不看國片,之前,也只看過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但我覺得隔靴搔癢,討論的東西不深刻只及皮毛…對國片也就沒什麼期待…當然,不可否認的,我以偏概全…
回到「海角七號」這部片,導演大人大概打算用那七封來自日本的信(用情書來形容,好像怪怪的,因為是在寫不能相聚的緣由及悔恨)來串場,重點是愛情還是鄉土情(還是都不是?)就不是很瞭了…(是我不瞭啦~~)
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鎮民代表的「象大的願望是給恆春放一把火燒掉,護恆春的少年人返來參加建設…」,他或許很愛恆春,但是以現在的大環境,如果真的放一把火燒了,那重建會有望嗎?大部分的鄉下年輕人,都寧願在大都市討賺吃,就算是微薄的薪水也好,想望著可能的希望賺大錢,然後,然後就自己享受去了…我們的鄉土教育,就我的感覺是沒有成功的…會回故鄉去的青年,大多都像是片中的那些個受到傷害回鄉療傷去的,一旦療傷完成,就可能又會振翅高飛了…不過,感覺是感覺,事實是如何,那就另一回事了。
至於串場的七封信,給我的感想,就是本文一開頭的想法,這二個情人,為了二次大戰戰敗的緣故來分開,女的在片末,似有想與男子一走高飛的打算,因為她提著行裏,可男子卻不打算或者不能帶走她,所以畏縮在船緣,或許他是愛著她的,因為日本當時是戰敗國,而台灣這個「殖民地」卻被戰勝國所接管,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比較起來或許與日本做切割,未來日子有可能會比較好。這就像落井下石一般,讓她站在旁邊看,都比陪他下井去容易。不過,代價是這相戀的一對,為了讓他們的人生繼續下去,『必需』忘了彼此,或者說,將彼此放在心中最深之處,說服著自己--已經不愛了…
我很好奇,在台灣這塊島上,自有歷史以來,這樣的故事情節發生了多少次?荷蘭人來,荷蘭人走;鄭氏王朝來,鄭氏軍隊走;清朝反覆的鎖海令,以及割日時,離開台灣到清國領地的人;日人來日人走…我們的青春,一輩子只有一次;我們的一輩子,也不過六、七十冬而已啊!而現今的台人,能夠讓後代子孫跳脫出這樣的歷史循環嗎…?
ps. 當然,我知道這部片的故事,也只是故事而已,只是,那樣的時空背景,讓我有這樣的感想…
dyc
電影:海角七號 Cape No.7
導演:魏德聖
看電影,其實是我心中的痛,因為以前有看電影興趣的時候,去電影院看了幾部大爛片,深深讓我覺得把錢丟在垃圾桶中都比拿去看電影還值得,最少,爽;看了大爛片,一整個心情不好,還浪費錢-->我幹嘛花錢買不爽啊!
老實說,要不是Grace和yoyo力推,我不是很想看這部片…雖然網路上很多blog都極力推薦。或許,是反骨吧…總覺得,一窩蜂的流行,從音樂、保養 品、服飾到配件,被花大錢的商業公司所形塑的影像,將大眾的喜好訓練的還不夠一致嗎?不過,為了友人的保證,我還是去看了。
我幾乎不看國片,之前,也只看過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但我覺得隔靴搔癢,討論的東西不深刻只及皮毛…對國片也就沒什麼期待…當然,不可否認的,我以偏概全…
回到「海角七號」這部片,導演大人大概打算用那七封來自日本的信(用情書來形容,好像怪怪的,因為是在寫不能相聚的緣由及悔恨)來串場,重點是愛情還是鄉土情(還是都不是?)就不是很瞭了…(是我不瞭啦~~)
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鎮民代表的「象大的願望是給恆春放一把火燒掉,護恆春的少年人返來參加建設…」,他或許很愛恆春,但是以現在的大環境,如果真的放一把火燒了,那重建會有望嗎?大部分的鄉下年輕人,都寧願在大都市討賺吃,就算是微薄的薪水也好,想望著可能的希望賺大錢,然後,然後就自己享受去了…我們的鄉土教育,就我的感覺是沒有成功的…會回故鄉去的青年,大多都像是片中的那些個受到傷害回鄉療傷去的,一旦療傷完成,就可能又會振翅高飛了…不過,感覺是感覺,事實是如何,那就另一回事了。
至於串場的七封信,給我的感想,就是本文一開頭的想法,這二個情人,為了二次大戰戰敗的緣故來分開,女的在片末,似有想與男子一走高飛的打算,因為她提著行裏,可男子卻不打算或者不能帶走她,所以畏縮在船緣,或許他是愛著她的,因為日本當時是戰敗國,而台灣這個「殖民地」卻被戰勝國所接管,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比較起來或許與日本做切割,未來日子有可能會比較好。這就像落井下石一般,讓她站在旁邊看,都比陪他下井去容易。不過,代價是這相戀的一對,為了讓他們的人生繼續下去,『必需』忘了彼此,或者說,將彼此放在心中最深之處,說服著自己--已經不愛了…
我很好奇,在台灣這塊島上,自有歷史以來,這樣的故事情節發生了多少次?荷蘭人來,荷蘭人走;鄭氏王朝來,鄭氏軍隊走;清朝反覆的鎖海令,以及割日時,離開台灣到清國領地的人;日人來日人走…我們的青春,一輩子只有一次;我們的一輩子,也不過六、七十冬而已啊!而現今的台人,能夠讓後代子孫跳脫出這樣的歷史循環嗎…?
ps. 當然,我知道這部片的故事,也只是故事而已,只是,那樣的時空背景,讓我有這樣的感想…
dyc
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教戰守則
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毋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孫子兵法.九變篇
今天坐接駁車時,聽到中廣訪某位人士,問到有關國防方面的問題;該人士認為,馬先生不該有停止研發中程(?還是長程?)飛彈之言,國家(老實說,馬先生都說,台灣與中國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那,再提國家不就會傷到馬先生的「感情」嗎?)的國防研究可以做,可以建,可以不使用,但是不能中止…balabala ,最後就引用了「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這句話。本來我是想說,這人是誰啊,說話的口氣慵懶、有氣無力的,真沒禮貌,是說,講的也是有那麼點道理就是了,結果,訪問的主持人,最後說,「謝謝立委--帥化民接受訪問」,我才知道,原來那人是帥化民。
帥先生說的或許很有道理,問題是他的主子不care,國防息火、外交休兵…更別提最近的「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那,是「國與區的關係」嗎?),好啦,重點來了,環顧海島四方,唯有中國佈署飛彈對著台灣,而台灣的國民政府卻自動(外交)休兵、減軍(力),這算什麼?把老蔣的訓示清的一乾二淨,就算將老蔣的紀念日重新訂為假日也沒用吧!?還是說,那些死人骨頭說的、寫的都「俱往矣」,看看/聽聽就算了,就像禮義廉恥也是知道就好,不必太認真?
當中國的共產黨「內鬥內行,外鬥也強」時,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仍然還是只會內鬥--打擊台灣島內曾任第一行政首長卻非該黨人士不遺餘力時,卻對中國各方面的步步近逼,視而不見,甚至還打算幫他們一把(讓該國人民可以到台灣參加考公務人員考試,當台灣的公務人員,降低中國的失業率);對於敵我之分,判斷力之差,實難想像。
或許,馬先生不曾當兵,不曾接受過戰地氣氛的洗禮(說的好像我就有一樣,不過,我自認對敵我的分別很清楚),在他父親的安排下,很是平和的長大成人,所以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些「文字」沒有感觸?還是,反正說一套,做一套,有人會上當就好?
高中時國文課本中的教戰守策,當今行政首長們,有人記得嗎?
dyc
毋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孫子兵法.九變篇
今天坐接駁車時,聽到中廣訪某位人士,問到有關國防方面的問題;該人士認為,馬先生不該有停止研發中程(?還是長程?)飛彈之言,國家(老實說,馬先生都說,台灣與中國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那,再提國家不就會傷到馬先生的「感情」嗎?)的國防研究可以做,可以建,可以不使用,但是不能中止…balabala ,最後就引用了「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這句話。本來我是想說,這人是誰啊,說話的口氣慵懶、有氣無力的,真沒禮貌,是說,講的也是有那麼點道理就是了,結果,訪問的主持人,最後說,「謝謝立委--帥化民接受訪問」,我才知道,原來那人是帥化民。
帥先生說的或許很有道理,問題是他的主子不care,國防息火、外交休兵…更別提最近的「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那,是「國與區的關係」嗎?),好啦,重點來了,環顧海島四方,唯有中國佈署飛彈對著台灣,而台灣的國民政府卻自動(外交)休兵、減軍(力),這算什麼?把老蔣的訓示清的一乾二淨,就算將老蔣的紀念日重新訂為假日也沒用吧!?還是說,那些死人骨頭說的、寫的都「俱往矣」,看看/聽聽就算了,就像禮義廉恥也是知道就好,不必太認真?
當中國的共產黨「內鬥內行,外鬥也強」時,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仍然還是只會內鬥--打擊台灣島內曾任第一行政首長卻非該黨人士不遺餘力時,卻對中國各方面的步步近逼,視而不見,甚至還打算幫他們一把(讓該國人民可以到台灣參加考公務人員考試,當台灣的公務人員,降低中國的失業率);對於敵我之分,判斷力之差,實難想像。
或許,馬先生不曾當兵,不曾接受過戰地氣氛的洗禮(說的好像我就有一樣,不過,我自認對敵我的分別很清楚),在他父親的安排下,很是平和的長大成人,所以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些「文字」沒有感觸?還是,反正說一套,做一套,有人會上當就好?
高中時國文課本中的教戰守策,當今行政首長們,有人記得嗎?
dyc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things happened today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oming. Many people sent lots moon-cakes to each other but some sent fruits as gifts. Maybe we're in Taiwan; therefore, many commercial persons bought foreign fruits as gifts to those they care.
I have nothing to criticise but curious about that--would any other company abroad buy the fruits from Taiwan as gifts to their men on this festival?
Since many of ourselves didn't buy things grown in Taiwan, would the farmers make any money from this festival? Maybe not much but still a lot. May they have a good time on this festival.
=====
about work
I still do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dition when someone admire me for things I don't think matters...Is there any good way to deal with that situation?
The training is still running. But I still do not get the point to make things work smoothly and fast. Though they said practice make perfect. Still many skills I don't get.
The new machine is not onset yet.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things I expect to learn are still daydreams. But I still have to read lots of papers that may need in the future.
At last I receive the license I need. I've sent the materials several weeks ago! Don't know how they can deal with things with such efficiency. --> I don't think they should get their salary at that price. ( Am I too critical?)
dyc
I have nothing to criticise but curious about that--would any other company abroad buy the fruits from Taiwan as gifts to their men on this festival?
Since many of ourselves didn't buy things grown in Taiwan, would the farmers make any money from this festival? Maybe not much but still a lot. May they have a good time on this festival.
=====
about work
I still do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dition when someone admire me for things I don't think matters...Is there any good way to deal with that situation?
The training is still running. But I still do not get the point to make things work smoothly and fast. Though they said practice make perfect. Still many skills I don't get.
The new machine is not onset yet.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things I expect to learn are still daydreams. But I still have to read lots of papers that may need in the future.
At last I receive the license I need. I've sent the materials several weeks ago! Don't know how they can deal with things with such efficiency. --> I don't think they should get their salary at that price. ( Am I too critical?)
dyc
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歌曲欣賞--天總是攏會光
天總是攏會光
詞曲/鄭智仁
在阮熄燈的前彼時 外面一陣冷冷的風
孤獨的形影擱出現眼前
彼段心酸的無奈時 親像在天邊的流星
乎人會悄念的流浪代誌 流浪代誌
猶原是堅定的熱情 永遠是疼痛的心情
伊常說 相信暝是 勿會 久長
雷公風雨的暝以後 看見蕃薯落地生根
伊常說 相信天總是會光 總是會光
窗外是長夜無邊 掩映的是悲歡的歲月
雖然暗暝是這呢久長 但是 天總是攏會光
dyc 收於 20080905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責任與判斷--part1
書名:責任與判斷
作者: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譯者:蔡佩君
『導論』中有意思的文字:
…人類之惡若沒有引發自責、悔悟,犯下惡行之後馬上被遺忘,這惡就會是無限的。… …思考是一種由對存在事物之善的愛所引導的活動。…
…思考能力--艾希曼所欠缺的--是判斷的先決條件,拒絕判斷以及無能力判斷,拒絕或無能力想像眼前的判斷所再現、你所要回應的那些其他人,都將引惡入室,感染這世界。…
『獨裁統治下的個人責任』中有意思的文字:
寧受不義而不為惡。--蘇格拉底
說真的,在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很容易做到,不過,就像古人說的:疾風知勁草,板盪識忠奸,在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決定。就拿瑪麗.麥卡錫說的話--如果有人拿槍指著你,說『斃了你的朋友,不然我就斃了你!』他是在引誘你,就是這樣。--在這種情況下,你我會做什麼樣的決擇?
所以,誘惑涉及你的生死存亡時,就可能是犯罪的合法藉口,不過當然不具道德正當性。
…有若干原因說明,何以討論判斷的權利或能力,會觸及非常重要的道德議題。此處牽涉到兩件事:第一,如果大多數人或我周圍所有人都已對某議題預作判斷了,我如何能分判是非對錯?我何德何能可以另下判斷?其次,如果可能,我們在什麼程度上可以對以往的事件或我們不在場的事件下判斷?關於後者,如果我們否定自己的這項能力,很顯然就沒有任何歷史書寫或訴訟程序是有可能的。或許可進一步主張,我們在運用判斷力時,很少不用到後見之明,這對寫史者和審判法官來說也一樣,他們或許有很好的理由不去相信證人的說詞或者在場者的判斷。此外,未在場而下判斷的問題通常伴隨著傲慢的指控,但誰又曾堅稱,宣判他人所作為惡,就等於預設自己不會犯同樣的惡行?即使宣判他人犯下謀殺之罪的法官也可能會說,若非上帝的恩典,犯罪的就會是我。…
…因為如果說每個人都有罪,就等於沒有人有罪。…這種說法還真是超像台灣前陣子流行的「歷史共業」說法。
…法律和道德的議題絕對不同,但是彼此有密切關係,因為兩者都預設了判斷力。…
…我們自小生活在一種假設當中,那就是:道德是自明的。…
…對於道德議如此缺乏心理或概念準備的人,是否有資格討論這些議題。…
…法徑懲罰的正當性通常基於下列幾種理由:需要保護社會以防犯罪活動侵擾、為使犯罪者改過向善、為殺雞儆預防犯罪,以及最後一項,作為報復性的正義。…
…自動自發承認集體罪惡的結果,當然就是非常有效地(雖然不是有意的)幫那些實際上做了什麼事的人漂白了:我們已然看到,當所有人都有罪時,就等於沒有人有罪。…
…沒有所謂的集體罪過或集體無辜;罪過或無辜只有針對個體時才有意義。…
…戰後審判中,所有被告拿來自我辯解的話:如果不是我做,別人也能或也會做。…因為是體系下的一個可被取代的小螺絲,認為,既然要做,我自己來做的損失,說不定會比較小。但是真的是如此嗎?人的初心,是最容易改變的啊!
…法官費盡心力清楚表明,在法庭內,夷的不是制度,不是大歷史或歷史潮流,不是主義(比如反猶主義),而是一個人,如果被告剛好是一個公務員,他來受審正是因為即便公務員也是一個人,而他是以這樣的身分來受審的。…
…官僚制度就是無人之治,正因此之故,也是最不人性、最殘酷的統治形式。但在法庭上,誕定義是沒有用的。因為回答說:「不是我、而是系統做的,我只是當中的一個齒輪。」法官馬上就會提出下一個問題:「那麼請問,為什麼在這情況下,您會變成一個齒輪,而且繼續當齒輪?」…
…堅決排斥和任何較小之惡妥協的,比較不是政治或道德哲學(除了康德例,他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常常被指責是道德至上的嚴格主義者),而是宗教思想。…
…《塔木德經》(猶太教的口傳律法總集)主張:如果他們要求你為了全體的安全犧牲一個人,你不可屈服;如果他們要求交出一個女人來讓他們強暴,就可以拯救所有的女人,你不要讓她被強暴。同樣的,對梵蒂岡在二戰期間的政策依然記憶猶新的教皇約翰二十三世寫道:以「審慎」(practice of prudence )作為教皇和主教的政治行為準則:「不管如何,若與邪惡同桌宴飲,而希望因此可能對某人有所助益……這可千萬要小心。」…
…同樣的,「上級命令」的論證,或者法官的反駁--上級命令不能當作委託犯罪的藉口--都不充分。其預設在此也是:正常來說,命令不具犯罪性,也因為這個原因,收到命令的人應該能夠識別出某項命令的犯罪本質--比如神經錯亂的軍官下令射殺其他軍官,或對戰犯的虐待或殺害。從司法角度看,要抗拒的命令必須是「明顯非法的」;非法性「應該像黑旗一般飛舞,上面寫著『禁止』的警告字眼。」換言之,對必須決定要從命還是抗命的人來說,那命令必須清楚地被標示出來,當作例外。問題是,在極權政權中,特別是在希特勤政權的最後幾年,禁止的標示清楚地指向非犯罪性的命令。艾希曼決定要當個守法的第三帝國公民,也一直如此,對他來說,希姆萊於1944年秋所下的命令--停止遣送人犯的工作,並拆除死亡工廠的設置--上頭飄揚的才是明顯非法的黑色旗幟。…
…合法犯罪的本質而言, 「合法」一字本身所隱含的難題。因此它超越一般的用語,像是一種「合法的感覺……深藏在每個人的意識,以及那些不熟悉法律書籍者的心中」,又談到「一種令眼生刺、心生厭的非法性,假設這眼沒有盲,而那顆心既非鐵石,也尚未腐化」--這些都很好,但是當危急時刻來臨,恐怕這些東西就會不見了。在此環境下,為非作歹的人非常了解他生活於其中的國家之法律文字和精神,而今天,當他們必須負起罪責時,我們要求於他們的,事實上是要那種深藏於內心的「合法感覺」去牴觸國家法律以及他們對國家法律的認知。在這種情況下,要他們去察見「非法」,所需要的遠大於只是要求眼不盲、心非鐵石或沒有腐化。他們行動尚時的條件是,每個道德行為都是非法的,而每個合法的行為都屬於犯罪行為。…
…如果沒有提供確切的實際背景資料,個人責任的討論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只要是活著,就要活得心安理得。…
…如果我遵守這個國家的法令,我就是在支持它的體制,這情形對照革命份子和反叛者來看會更加凸顯,他們的不服從等於是撤回這種默許。…
…因此,對那些參與者或服從令的人所提出的問題,絕不應該是「你為什麼服從?」而是「你為什麼支持?」若知道「文字」對於人心會造成什麼奇特而有力的影響,知道人首先就是語言的動物,那麼這文字的改變並非語意上的枝微未節而已。…
作者: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譯者:蔡佩君
『導論』中有意思的文字:
…人類之惡若沒有引發自責、悔悟,犯下惡行之後馬上被遺忘,這惡就會是無限的。… …思考是一種由對存在事物之善的愛所引導的活動。…
…思考能力--艾希曼所欠缺的--是判斷的先決條件,拒絕判斷以及無能力判斷,拒絕或無能力想像眼前的判斷所再現、你所要回應的那些其他人,都將引惡入室,感染這世界。…
『獨裁統治下的個人責任』中有意思的文字:
寧受不義而不為惡。--蘇格拉底
說真的,在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很容易做到,不過,就像古人說的:疾風知勁草,板盪識忠奸,在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決定。就拿瑪麗.麥卡錫說的話--如果有人拿槍指著你,說『斃了你的朋友,不然我就斃了你!』他是在引誘你,就是這樣。--在這種情況下,你我會做什麼樣的決擇?
所以,誘惑涉及你的生死存亡時,就可能是犯罪的合法藉口,不過當然不具道德正當性。
…有若干原因說明,何以討論判斷的權利或能力,會觸及非常重要的道德議題。此處牽涉到兩件事:第一,如果大多數人或我周圍所有人都已對某議題預作判斷了,我如何能分判是非對錯?我何德何能可以另下判斷?其次,如果可能,我們在什麼程度上可以對以往的事件或我們不在場的事件下判斷?關於後者,如果我們否定自己的這項能力,很顯然就沒有任何歷史書寫或訴訟程序是有可能的。或許可進一步主張,我們在運用判斷力時,很少不用到後見之明,這對寫史者和審判法官來說也一樣,他們或許有很好的理由不去相信證人的說詞或者在場者的判斷。此外,未在場而下判斷的問題通常伴隨著傲慢的指控,但誰又曾堅稱,宣判他人所作為惡,就等於預設自己不會犯同樣的惡行?即使宣判他人犯下謀殺之罪的法官也可能會說,若非上帝的恩典,犯罪的就會是我。…
…因為如果說每個人都有罪,就等於沒有人有罪。…這種說法還真是超像台灣前陣子流行的「歷史共業」說法。
…法律和道德的議題絕對不同,但是彼此有密切關係,因為兩者都預設了判斷力。…
…我們自小生活在一種假設當中,那就是:道德是自明的。…
…對於道德議如此缺乏心理或概念準備的人,是否有資格討論這些議題。…
…法徑懲罰的正當性通常基於下列幾種理由:需要保護社會以防犯罪活動侵擾、為使犯罪者改過向善、為殺雞儆預防犯罪,以及最後一項,作為報復性的正義。…
…自動自發承認集體罪惡的結果,當然就是非常有效地(雖然不是有意的)幫那些實際上做了什麼事的人漂白了:我們已然看到,當所有人都有罪時,就等於沒有人有罪。…
…沒有所謂的集體罪過或集體無辜;罪過或無辜只有針對個體時才有意義。…
…戰後審判中,所有被告拿來自我辯解的話:如果不是我做,別人也能或也會做。…因為是體系下的一個可被取代的小螺絲,認為,既然要做,我自己來做的損失,說不定會比較小。但是真的是如此嗎?人的初心,是最容易改變的啊!
…法官費盡心力清楚表明,在法庭內,夷的不是制度,不是大歷史或歷史潮流,不是主義(比如反猶主義),而是一個人,如果被告剛好是一個公務員,他來受審正是因為即便公務員也是一個人,而他是以這樣的身分來受審的。…
…官僚制度就是無人之治,正因此之故,也是最不人性、最殘酷的統治形式。但在法庭上,誕定義是沒有用的。因為回答說:「不是我、而是系統做的,我只是當中的一個齒輪。」法官馬上就會提出下一個問題:「那麼請問,為什麼在這情況下,您會變成一個齒輪,而且繼續當齒輪?」…
…堅決排斥和任何較小之惡妥協的,比較不是政治或道德哲學(除了康德例,他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常常被指責是道德至上的嚴格主義者),而是宗教思想。…
…《塔木德經》(猶太教的口傳律法總集)主張:如果他們要求你為了全體的安全犧牲一個人,你不可屈服;如果他們要求交出一個女人來讓他們強暴,就可以拯救所有的女人,你不要讓她被強暴。同樣的,對梵蒂岡在二戰期間的政策依然記憶猶新的教皇約翰二十三世寫道:以「審慎」(practice of prudence )作為教皇和主教的政治行為準則:「不管如何,若與邪惡同桌宴飲,而希望因此可能對某人有所助益……這可千萬要小心。」…
…同樣的,「上級命令」的論證,或者法官的反駁--上級命令不能當作委託犯罪的藉口--都不充分。其預設在此也是:正常來說,命令不具犯罪性,也因為這個原因,收到命令的人應該能夠識別出某項命令的犯罪本質--比如神經錯亂的軍官下令射殺其他軍官,或對戰犯的虐待或殺害。從司法角度看,要抗拒的命令必須是「明顯非法的」;非法性「應該像黑旗一般飛舞,上面寫著『禁止』的警告字眼。」換言之,對必須決定要從命還是抗命的人來說,那命令必須清楚地被標示出來,當作例外。問題是,在極權政權中,特別是在希特勤政權的最後幾年,禁止的標示清楚地指向非犯罪性的命令。艾希曼決定要當個守法的第三帝國公民,也一直如此,對他來說,希姆萊於1944年秋所下的命令--停止遣送人犯的工作,並拆除死亡工廠的設置--上頭飄揚的才是明顯非法的黑色旗幟。…
…合法犯罪的本質而言, 「合法」一字本身所隱含的難題。因此它超越一般的用語,像是一種「合法的感覺……深藏在每個人的意識,以及那些不熟悉法律書籍者的心中」,又談到「一種令眼生刺、心生厭的非法性,假設這眼沒有盲,而那顆心既非鐵石,也尚未腐化」--這些都很好,但是當危急時刻來臨,恐怕這些東西就會不見了。在此環境下,為非作歹的人非常了解他生活於其中的國家之法律文字和精神,而今天,當他們必須負起罪責時,我們要求於他們的,事實上是要那種深藏於內心的「合法感覺」去牴觸國家法律以及他們對國家法律的認知。在這種情況下,要他們去察見「非法」,所需要的遠大於只是要求眼不盲、心非鐵石或沒有腐化。他們行動尚時的條件是,每個道德行為都是非法的,而每個合法的行為都屬於犯罪行為。…
…如果沒有提供確切的實際背景資料,個人責任的討論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只要是活著,就要活得心安理得。…
…如果我遵守這個國家的法令,我就是在支持它的體制,這情形對照革命份子和反叛者來看會更加凸顯,他們的不服從等於是撤回這種默許。…
…因此,對那些參與者或服從令的人所提出的問題,絕不應該是「你為什麼服從?」而是「你為什麼支持?」若知道「文字」對於人心會造成什麼奇特而有力的影響,知道人首先就是語言的動物,那麼這文字的改變並非語意上的枝微未節而已。…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