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通貨膨脹

《小辭典》

通貨膨脹(Inflation)是指物價水準在一定時間全面持續上漲的現象,主要又可以分為兩類別:

第一、「成本推動型通膨」,是指受到原物料價格或工資等生產成本的上揚,而造成物價上漲現象。

第二、「需求拉動型通膨」,則是消費需求超過供給,進而拉動物價水準攀升,形成通膨壓力。

此外,所謂的「輸入型通膨」也屬於「成本推動型通膨」的一種,這是受到進口原物料價格上揚,例如:國際原油、農產品等,導致國內商品價格攀升而引發通膨問題。

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蠢貨滿人間

看到新聞報導中客來台,士林夜市商家為了那些可能賺(不)到的錢,做出迎合中客的口味的新聞時,頓時覺得一整個可笑…

為什麼要去夜市吃東西?大部份去夜市吃東西的人又是打哪來的?總不可能大多是外國遊客吧?目前為止,來台灣去逛夜市的外國人,是為了什麼去逛夜市?不就是台灣夜市的小吃,其實也就是一般我們台灣人習慣會吃到的東西,在台灣人覺得好吃的情況下,他們外國人也去試試…

為什麼到台中就會想買太陽餅、九份就是吃芋圓…?不管是台北、台南、花蓮或是台東的人(這些人味口可能不一樣,有人吃甜,有人吃鹹…等),但是台中的太陽餅、九份的芋圓…等的名產就是那樣做啊!那就是它們的的「特色」!

第一次看到為了外國遊客來改變自己販賣食品口味的商家(要吃,他們吃自己家鄉的,不是更道地?)…那個誰嚴長壽的「我所看見的未來」,到底,有哪個記者/觀光相關產業看了~~?

dyc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罵人不帶髒字

沁園春.雪  毛澤東 西元1936年/2月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今天,未來老闆聊到千古「風流人物」,
我就說「老大,你不會是要我們去看『赤壁』吧?」
然後,就有同事說「『赤壁』看小喬就可回本了」~~
現場一片贊同聲…
志玲小姐的風采真是不可擋啊~~
接著,話題一轉,
老大又問了「數風流人物」出自哪?
一開始,有人說蘇軾的赤壁賦;
老大當場吐槽,之後就公佈了來源…
就是上面老毛的沁園春.雪。

單純欣賞的話,詞嘛,有合它原本詞牌的調就ok啦…只是對「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句特有感觸,畢竟,當年林青霞的「東方不敗」就曾說過這句「名言」。讀到後頭也只是覺得毛澤東這傢伙,口氣忒大,前朝明主都批評光了,而且不看在眼裏;不過,這也算特有自信吧?!

再多唸個幾次,就又覺得,這傢伙罵人不帶髒字,嫌秦皇漢武文采不好,唐宗宋祖人氣不足,不夠風騷,更別提成吉思汗這廝,目不識丁,只是一介武夫~~相較莊國榮先生,莊先生真是太不懂中華文化了,罵人可以,不帶髒字就可以罵的光明磊落,還人人傳頌-->幫著一起罵ㄌㄟ!

從中國的歷史來看,罵人不帶髒字的始祖,由『孔子著春秋,亂臣賊子懼』一言,老孔應該是當之無愧吧~~也因此中國歷史上,大都推崇罵人不帶髒字;問題來了-->罵人不帶髒字,就不是罵人了嗎?

當初,老孔罵人/虧人不帶髒字的原因是什麼?還不是怕那些國家的老大(們)不爽-->下令把老孔給作了!寫的太明,不就是給人家理由砍了他?(可見文字獄不是清朝才有的,只是之前不夠顯眼到寫入史書罷了)更別提,宋還有個「莫須有」的罪名就把岳飛給砍了!老孔為吐空有才華卻不為用之怨氣,又為保生命,於是在挑戰春秋時期各霸主搏美名與容忍度的極限下,寫出「曠世奇著」--春秋!結論是,罵上位者不帶髒字是為了保命!

罵/虧人嘛,讓被罵/被虧的人聽不懂,就沒有罵/虧的意思了說,況且不管哪一種說法,總之,就是在表達不贊同某個人做的事,「下里巴人」 、「陽春白雪」或有差別,但,不就是音樂嗎?帶/不帶髒字,都是在責備。重點是在責備什麼事,而不是責備的用辭(當然,婉轉的言辭是比較動聽)…而以現今「民主」的情況下,誰有權利作掉誰嗎?

ps.電影赤壁中,飾演小喬老公-周公瑾的人是梁朝偉,老實說,我覺得不適合,因為他有點老^^;;;阿電影不就是要看俊男美女?雖說他也曾是俊男一枚啦…


dyc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大地的咆哮--chap 6 part 1

大地的咆哮
作者:杉本信行
譯者:章澤儀
出版社:玉山社


台灣人的悲哀(任職台灣時期)
  • 台灣的特殊性
    • 為近代化大力投資的日本
  我在1993年8月至1996年3月期間,於台灣的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擔任總務部長。

  我想,再也沒有一個地方像台灣這樣親日的了。在我當時生活的地方與出訪各地所到之處,都格外讓我有這種感覺。台灣與日本在文化上關係深厚,日本的風俗習慣也深入民間,甚至有報刊每期刊登日本大相撲的賽事。

  概略回顧一下這樣的台灣的歷史,我們知道它歷經西班牙殖民、荷蘭殖民,鄭成功(明末遺臣)統治,再被清朝納入版圖,直到十九世紀末才擁有台灣省的定位。清朝雖嘗試開發,卻在1895年因戰敗而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之後,日本展開了長達五十年的統治。當時,擁有殖民地就像是一種階級象徵,日本為了真正躋身先進國家之列,便為台灣的近代化積極投資:舉凡開墾荒地、建築水壩與灌溉設備、興建道路、鐵道、學校、工廠和農場等等,並且不斷從日本派出各領域的專業人才,到當地指導這些建設計劃。就這層意義而言,日本是首次實質在台灣施行它的「建國」理念。

  台灣被割讓時,台灣人可以自由選擇接受日本統治或回中國大陸生活。絕大多數的居民都留下來成為日本國民,但這些人原本也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

  常有人拿台灣殖民統治五十年與朝鮮半島殖民的三十六年做比較,最後往往要問:「為什麼台灣人比較親日,朝鮮人卻反日?」我且舉二者歷史上的差異做為其中的理由之一 。

  位在台北市正中心地點的台灣總督府,是在一片什麼也沒有的荒野上建立起來的--朝鮮總督府則建在李朝皇宮的前方,好像要把皇宮遮起來似的。一如這種差異所象徵的,曾被中國視為「化外之地」的台灣,全賴日本從無到有地建設出近代化都市。

  當時的台灣有霍亂與瘧疾肆虐,殖民地駐兵幾乎全是死於這一類疾病。因此,日本施行殖民統治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袪除這些流行病與人民吸食鴉片的惡習。而五十年的統治之後,台灣小學生的就學率也從0成長到70%以上。

  然而,發生朝鮮半島上的情況卻不是如此。長達數千年的歷史就此被外國統治者塗銷,當然會引發民族性的反彈情緒。因此,儘管兩地都有反日運動,規模與激烈程度卻有天壤之別。

  再加上日本撤離之後,台灣的統治權由「中華民國」接手,韓國是贏得獨立自主,這一點更令兩地的對日情感產生決定性的差異。
    • 「狗去豬來」
  1945年,當日本迎接戰敗苦果時,國民黨軍從中國大陸渡海來台接手統治,台灣人也在回歸祖國的心情下歡喜迎接。沒想到,那些「中華民國」軍隊簡直像是一群敗將殘兵。他們揹著鍋碗瓢盆,腳上穿的是草鞋而非皮鞋,武器、裝備也簡陋得令人不敢置信,而且大多沒有教養,缺乏紀律,甚至會搶奪或沒收台灣人的財產,直是倒行逆施,與受過近代化訓練且紀律嚴明的日本軍隊完全相反。

  有個故事常被人當做笑話來講。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阿兵哥,從沒見過自來水和電,當他把水龍頭和電燈泡裝在牆上和天花板之後,發現「水沒出來,電燈也不亮」,便氣得毆打台灣人。在這個時期,已在台灣定居多年的居民被稱為本省人,戰後才從中國大陸渡海來台的則被稱外省人,本省人對這批外省人的幻滅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樣的不滿終於在兩年後爆發;1947年,發生了知名的二二八事件。

  二月二十七日,外省人的私煙檢舉隊毆打一名販賣私煙的老婦,群眾看見後向檢舉隊抗議,檢舉隊開槍,致使群眾死傷,於是釀成二十八日的暴動。為了鎮壓暴動,國民黨政府動用軍隊,全島約有二萬八千名本省人遭到虐殺,其中尤以大學教授、醫師與律師等知識份子為主。對於「中華民國」接替日本統治一事,本省人用「狗去豬來」表達當時的心情。狗雖然成天叫得令人心煩,至少還會看門,豬卻是好吃懶做一事無成,還把環境搞得髒兮兮。

  1949年,蔣介石自中國大陸撤退,將國民黨政府遷移到台灣,對全島發布「戒嚴令」,並以「反攻大陸、平定國家內亂」為目標,在翌年以「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剝奪人民受憲法保障的權利。

  換言之,國民黨政府認定台灣地區仍處於戰爭狀態,故藉戒嚴令和臨時條款統治台灣。這段白色恐怖時期一直持續到80年代。

  這一段事實,即李登輝前總統所謂的「台灣人的悲哀」,並不為中國大陸上的人所知;或者說,他們也不想要知道。況且,鎮壓暴動的外省人們,也不會把自己在台灣島上的作為講給所謂的大陸同胞聽。就這樣不聞不問,成為當成台灣人與大陸人相互認知上的鴻溝的成因之一。

    • 對台灣歷史缺乏認知的大陸中國人
  目前約佔台灣總人口85%的所謂「本省人」,在台灣歷史中幾乎一直受到「外來政權」的管轄,直到1988年才出現第一位本省籍總統李登輝。到了1996年3月,李登輝正式成為台灣人民直接投票選出來的領袖。

  在1945年到1949年期間,台灣在中華民國的治轄中,確實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台灣再度度被分割於中國大陸之外,到1987年的「台灣人士訪問大陸」限制解除為止,雙方從來沒有任何交涉。

  就這樣,台灣和中國大陸分離了近百年,生活水準和政治體制都相差太多。好不容易脫離外省人支配、能自行選出主政者的本省人,大多認為若兩岸要統一,則應以「自由、民主、均富」為前提,但在此共識無法達成的情況下,台灣人民既受到「主張獨立便以武力解放」的脅迫,也只有繼續維持現狀了。

  倘若沒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威脅,台灣人民會心生和東南亞其他國家一樣做為一個「主權國家」的念頭,也是極其自然的吧。

  不論如何,說得坦白些,現今本省人自認好不容易才從外來政權「中華民國」手中獲得實質獨立,而中國主張的「一國兩制」意味兩地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好像將使台灣再度淪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殖民地,人民心中的抗拒不難想見。


  每回討論大陸的中國人與台灣問題至此,總免不了感到中國人缺少某種基本且重要的因素。
  
  基於民族大義,中國人認定統一是必然,反對統一的人便是大逆不道的賣國賊。但對於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絕大多數的台灣居民卻是敬謝不敏。

  雙方之間為什麼會衍生出這樣嚴重的鴻溝?答案很簡單,因為在大陸的中國人並未真正「體會」台灣居民是走過什麼樣的歷史才有今天這等局面,特別是定居在台灣的本省人曾經受到過何等待遇。因此,若要解決台灣問題,中國人自己首先必須正確地了解「中華民國政府過去對台灣人民的作為」。

    • 中國大義與國際準則的衝突
  1988年,由於蔣經國總統病逝,李登輝副總統接任總統職位,成為台灣第一位本省籍總統。

  在他就職的第三年,李總統廢止了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此舉意味著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統治中國大陸的合法政府,而中國已不再處於內亂狀態,並接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兩個分治的政治實體。其後,他採納民進黨依獨立黨綱所提出的政策,開始主張台灣以觀察員身分進入聯合國專門機構,但不再挑戰中國的代表權。

  那時,由於中華民國在70年代退出聯合國,世界主要國家早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當兩個政府同時宣稱自己的正統性時,各國便以「理解並尊重」、「承認」或「take note」等形式,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視台灣為不可分割之國土的主張。

  中國即以這種態度為盾,聲稱台灣問題為內政問題,不允許他國干涉;若干涉,便擺出不惜行使武力的強硬姿態。

  在共產黨革命中,台灣的統一一直是未竟的民族大義與首要國是。若不能完成這個使命,共產黨的統治權和正統性永遠不能完整。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全民都必須實現這個理想。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中國大陸人民灌輸的觀念。

  然而,此舉違反台灣的意願,因此在21世紀的國際準則下,是否還能容許共產黨克盡此民族大義?

  台灣問題無疑已成人權問題。中國雖不容許外力干涉其內政,但台灣問題是否歸屬中國之國家體制,已然脫離內政範疇。台主張擁有自由推選統治者的權利,此一「基本人權」符合國際準則,將正面衝突中國的國家統一主張。

  關於這一點,中國有必要充分理解。

  中國主張,此問題應依循國家主權之權利,在不干涉內政的原則下處理。台灣則主張此議題應交由二千二百萬(編註:台灣的實際人口數應為二千三百萬)台灣居民自行決定,並期望共享自由民主價值的台灣居民,其今後的基本人權能獲得尊重。這兩項主張應如何調整,將是今後日本對中、對台政策上避免的重要課題。

  同時,我們也不忘記台灣人對日本在認知上的轉變。

  七十歲以上的本省人對日治時代記憶深刻,他們受過日本教育,對日本確實懷有強烈的親近感。不過,戰後由於外省人刻意加強民族意識,甚至推行反日教育,使得戰後出生的台灣人對日情感薄弱,不像戰前世代那樣親日。

  今後,日本在面對台灣,特別是與美國相比、日本政府態度顯得格外冷淡的情況下,不可忘記台灣的年輕世代對日本的印象有惡化的潛在危機。


======以下是我的感想======

  杉本外交官,對於代表日本的立場,非常的明確;他是日本人,站在日本國家的立場,他這個外交人員不斷的想方設法好讓他的國家在外交上得到相當的好處,在這短短的一部分就不斷的提及。提醒他的國家應該注意的事情,瞭解駐在國/地的歷史背景,以及駐在國與他國的歷史發展,這應該是一個外交人員應該為他的國家所做的事吧…

  不過,也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相較於「中華民國」為「大國」,所以在之後的文章中,杉本外交官也秉持著日本利益為上的原則,在必須的情況下,犧牲「中華民國」的利益對他來說做來也相當的不遲疑。

  台灣或者說中華民國(蔑)有這種以國家利益為優先的外交人員嗎?還是自身利益(例如駐外時「順便抽綠卡」)才是一切的外交人員居多呢?

  有人說,由於中華民國的特殊外交關係,所以持有他國國籍是方便做外交的一種必須,老實說,我都很想說,到底是誰把這個國家的外交關係弄成這樣,現在才來說,這是一種必須?根本之不治,反理其枝節。治標不治本,這就是最佳例證吧!




dyc

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End Taiwan's isolation

VIEW: End Taiwan’s isolation —Charles Tannock

Daily Times, Monday, May 19, 2008

It seems particularly short-sighted, indeed hypocritical,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to seek to spread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throughout the world while failing to recognise and reward the Taiwanese, a people who have embraced these concepts wholeheartedly
##ReadMore##
As protests over China’s crackdown in Tibet and the debate about Kosovo’s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continue to fester, the injustice of Taiwan’s ongoing international isolation has barely stirred a flicker of interest, despite Taiwan’s recent presidential election and referendum on United Nations membership. This neglect is not only short-sighted, but may also prove dangerous.

This seeming double standard can be explained partly by a sense of guilt: the West has, for the most part, embraced Kosovo’s independence in an effort to assuage its own culpability for not preventing Slobodan Milosevic’s campaign of ethnic cleansing there. Similarly, much of the world is protesting on behalf of Tibet because countless millions have witnessed China’s brutal suppression of Tibetan culture.

Taiwan, on the other hand, does not grab our attention, because it is stable and flourishing economically. It has not been under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rule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 indeed, since it was conquered by Japan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 and it has never been par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is, de facto, an unrecognised independent state with a vigorous democracy and high standards of human rights. Because Taiwan has not allowed itself to become a victim, the world simply does not feel guilty about it, and so ignores it.

But perhaps we should feel some guilt. Taiwan deserves great credit for standing on its own two feet, despite the international isolation imposed. China blocks it from participating fully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whether through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the Olympics, or the UN’s specialised agencies, including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To its shame, China allows its political goal of excluding Taiwan from membership in all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to trump even urgent public health concerns.

The small number of countries that recognise Taiwan diplomatically is dwindling constantly, owing to a mixture of Chinese pressure and blandishments. On top of all this, Taiwan’s 22 million people go about their daily business knowing that thousands of Chinese missiles are ready to be launched at them at a moment’s notice.

It is not for me to say that Taiwan should be recognised as an independent country. To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 Taiwan is independent already, though without formal recognition. Equally, there are plenty of Taiwanese who would like their island eventually to reunify with China, particularly if China democratises and ceases to be a one-party communist dictatorship. However, we cannot deny that Taiwan’s people are unjustly being refused their place in the wider worl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hould do more to usher Taiwan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instream. Western powers have always been champions of human rights and self-determination within the bounds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campaigns that the West waged throughout the 1980s in solidarity with democratic forces in Soviet-dominated Eastern Europe helped bring about the end of communist domination. A similar commitment to the democratic rights of the Taiwanese could have salutary effects in China. Moreover, Taiwan is a natural ally of any party that espouses the values of pluralist politics, free markets and human rights.

It seems particularly short-sighted, indeed hypocritical,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to seek to spread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throughout the world while failing to recognise and reward the Taiwanese, a people who have embraced these concepts wholeheartedly. The message that unquestioning recognition of “One China” is sending is that we appreciate you more if you are a big communist dictatorship than if you are a small multi-party democracy. For the record, there are clear precedents for divided countries to enter the UN as separate states and then eventually to reunify: West and East Germany, North and South Yemen, and perhaps one day the two Koreas.

Ultimately, it is for Taiwan and China to regulate and resolve their relations. There are already some positive signs of a bilateral thaw as a new administration prepares to take office in Taiwan, with high-level talks taking place between China’s President Hu Jin Tao and Taiwan’s Vice-President-elect Vincent Siew. The democratic world has an obligation to support this process — not only because Taiwan deserves its support, but also because engaging more with Taiwan could potentially be a powerful instrument of leverage for broader change in China.



Charles Tannock is the British Conservative Party’s foreign affairs spokesman and the European Parliament’s Rapporteur on the eastern dimension of the ENP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淚光閃閃



涙そうそう(淚光閃閃)沖繩語意:眼淚一顆顆的掉落
沖繩,原有自己的部落民式島國,併入日本後捲入太平洋戰爭。
一句沖繩語音『涙そうそう』,構思成一首曲,發展成一部戲劇…

四面環海的島民,對著無常的命運捉弄,
大人們追逐著權力夢想來來去去
造就了一代一代總有著說不清的哀傷,
要學媽媽那樣,捏著鼻子背著人偷偷哭泣嗎?

生在海島的人們,
知道海的變幻無情,所以才會多情,
因為所有一切,隨時可能消失毀滅,
你現在是什麼樣心情?請不要隱藏,
我們是海的子民!

涙(ナダ)そうそう
作詞:森山良子 作曲:Begin
演唱:夏川里美


古いアルバムめくり ありがとうってつぶやいた
FURU I A RU BA MU ME KU RI, A RI GA TOUTTE TSU BU YA I TA
いつもいつも胸の中 励ましてくれる人よ
I TSU MO I TSU MO MUNE NO NAKA, HAGE MA SHI TE KU RE RU HITO YO
晴れ渡る日も 雨の日も 浮かぶあの笑顔
HA RE WATA RU HI MO, AME NO HI MO, U KA BU A NO EGAO
想い出遠くあせても
OMO I DE TOO KU A SE TE MO

おもかげ探して よみがえる日は 涙そうそう
O MO KA GE SAGA SHI DE, YO MI GA E RU HI WA, NADA SOU SOU


一番星に祈る それが私のくせになり
I CHI BAN HOSHI NI INO RU, SO RE GA WATASHI NO KU SE NI NA RI
夕暮れに見上げる空 心いっぱいあなた探す
YUU GU RE NI MI AGE RU SORA, KOKORO IPPA I A NA TA SAGA SU
悲しみにも 喜びにも おもうあの笑顔
KANA SHI MI NI MO, YOROKO BI NI MO, O MO U A NO E GAO
あなたの場所から私が
A NA TA NO BA SHO KA RA WATASHI GA

見えたら きっといつか 会えると信じ 生きてゆく
MI E TA RA, KI TTO I TSU KA, A E RU TO SHIN JI, I KI TE YU KU

晴れ渡る日も 雨の日も 浮かぶあの笑顔
HA RE WATA RU HI MO AME NO HI MO U KA BU A NO E GAO
想い出遠くあせても
OMO I DE TOO KU A SE TE MO
さみしくて 恋しくて 君への想い 涙そうそう
SA MI SHI KUTE, KOI SHI KUTE, KIMI E NO OMO I, NADA SOU SOU
会いたくて 会いたくて 君への想い 涙そうそう
A I TA KUTE, A I TA KU TE, KIMI E NO OMO I, NADA SOU SOU



淚光閃閃

翻著古老的相簿
對著一直在心中鼓勵著我的人
低聲說著謝謝兩個字
晴空颯爽也好 大雨滂沱也罷
那時時刻刻浮現的笑容
即使回憶已遠離褪色
我依然追尋絲絲影跡
當它甦醒時總讓我 淚光閃閃

對著第一顆昇起的星星祈禱 已經變成我的習慣
在黃昏時仰望的天空裡 滿心尋找你的蹤跡
悲傷落淚也好 歡喜雀躍也罷
你的笑顏總會浮上心頭
我相信從你所在的地方看得到我
也相信我們總會有相逢的一天而活著

晴空颯爽也好 大雨滂沱也罷
那時時刻刻浮現的笑顏
即使回憶已遠離褪色
如此孤單 如此眷戀
對你的思念讓我 淚光閃閃
想見你一面 想見你一面
對你的思念讓我 淚光閃閃

from
淚光閃閃音樂

recorded by dyc

莊先生事件簿

莊助理教授國榮絕食行為的「討論」
讓我覺得很有消費他的感覺…
如果說,他的一時「快言」,導致了現在的情況,
那麼當初是哪個政黨「借調」所致的結果?
這個政黨目前為止為他做了什麼?
對吳釗燮先生也是一樣,還是要說民進黨現在自身難保,所以無暇他顧?

當莊國榮先生真的到總統府「靜坐絕食」到身體虛弱而國民黨九先生卻不理不采時,民進黨的從政者有什麼下一步可以做的嗎?總要有些因應措施吧~~總不會要把莊先生的命賠了吧?

或許莊先生有這個「死亡」覺悟,可是這只是讓其他學者覺得,民進黨根本就沒辦法保護他們所邀請來學者,那以後民進黨有機會執政時,有哪個有能力有志氣的學者,會願意在貢獻一己之力後,卻落得落魄潦倒的下場?

或許,理想上,有學者願為知己者而死,但在現實的情況下,那位知己能不能,可不可以幫幫那位當初幫過自己的學者呢?


dyc

2008年6月21日 星期六

政治鬥爭在校園

322,520以來,東吳教授限制台灣派老師上政論節目,政大決定解聘莊國榮助理教授…

一連串的操作說是跟政治、跟馬“先生”沒關(問題是,學者莊也是因為批評了馬,政治大學才在那邊「最高道德」,所以說真的是與馬“先生”沒關係嗎?),但也夠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各機關所施行的「自我審查」機制了!(所以說,有什麼可以跟政治沒關係的?)

莊先生國榮是因為借調陳水扁政府時期教育部主秘的業務而與現在的馬英九政府最高“先生”在「中正紀念堂-->民主紀念館」事件上有所衝突,因此這一切,有人可以說是跟中華民國的當家“先生”沒有關係嗎?而且就該事件來看,有關聯的應該是郝市長,但是,馬“先生”很愛不在其位而謀其政(在位了,卻什麼都與馬“先生”無關?),所以說了很多話,做了很多指示…結果就是槓上了。

連學術界都這麼的「體察上意」,中華民國還有「有骨氣」的學者嗎?這些學者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呢?當這些學生將來有機會對執政者建言時,除了更無骨的附和外,還能對執政/掌權者提出什麼「逆耳」的「忠言」嗎?讀什麼孔子、孟子!有什麼用!?那些經書除了拿來考試外,也只是書上的字罷了…在中國人的統治下,骨氣也不過就是書上的字樣而已。

小蔣時期的學校體系也沒這麼的「沒風骨」吧!(還是沒有報出來,所以群眾不知道?)

ps.年少時,對馬“先生”曾說過的一句話「要有野蠻人的身體、文明人的頭腦」印象深刻,不過,時至今日,很好奇所謂「文明人的頭腦」是指什麼?如何辦綠卡、領特支費,讓野蠻人的身體有好的享受嗎?


dyc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WHO搪塞台灣

WHO Gives Taiwan a Runaround
Arab News - Jeddah,Saudi Arabia Saturday 10 May 2008 (04 Jumada al-Ula 1429) Tariq A. Al-Maeena, talmaeena@aol.com
WHO搪塞台灣 由媒抗 外電組benQQ 翻譯
阿拉伯新聞

中國最近常為錯誤的原因出現在新聞裡。近幾個月,國際新聞界批評中國政府暴力的鎮壓圖博喇嘛和和平示威者以及踐踏人權。

現在是國際社會阻止另一個侵犯人權行為的時候了,純粹因為政治因素把台灣排除在WHO 外,這一個排斥嚴重削弱了其人民的衛生安全。

2005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WHA)-WHO的理事機構-制定了徹底修訂的國際衛生條例(IHR)。這標誌著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各國政府合作對抗高風險跨國蔓延傳染病的里程碑。這評價中的一個原因是增加了IHR(2005)第3款,第3條,其內容如下:

“實施這些法規應遵循的目標是,為保護世界所有人民免於國際傳播疾病而普遍的應用”。

加入這個“普遍適用條款”的動機是WHO會員國想消除政治壁壘,全面執行有關規例。它的目的是讓WHO與“世界所有人民”溝通和合作,不論他們是否為會員國公民。

台灣人很歡迎IHR的這項修正,並期待與WHO在IHR相關事務上密切合作。然而WHO秘書處繼續唾棄台灣參與合作落實該項規則,而在疾病預防網上留下一個危險的真空。

拒絕的理由是,台灣不是WHO成員。這很清楚地表明,台灣人的健康權利和知情權受到政治理由的侵犯。這與全球所理解的,聯合國有維護公義的責任,是背道而馳。

台灣是2300萬愛好民主人士的家(人口超過四分之三WHO會員國),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運輸和航運中心之一。每年約15萬國際航班搭載超過2200萬航空旅客通過台北飛航情報區,並有超過5萬船舶運送數億噸貨物穿越其領海。

相當比例的交通過境台灣的機場和海港。因此,台灣必須被認為是一個任何可信的全球疾病監測和預防網的重要節點,2003年可怕的疫症悲慘的說明這個事實。

WHO領導人未能按照其所宣稱,推動普遍適用的IHR目標來採取行動。就WHA制定IHR(2005)前夕,WHO秘書處與中國簽署了秘密諒解備忘錄( MOU ),據了解其中允諾,如果沒有中國的同意,WHO不會與台灣的衛生當局就任何事溝通,或邀請他們參加任何WHO的活動。

MOU的特點是,基於中國法律及於台灣,且有能力願意看顧台灣的衛生事務前提之下,這項措施,將在遵守IHR(2005)下,有利於WHO和台灣之間的溝通。不幸的是,現實的情況並非如此。

政治上,台灣和中國是個別單獨的實體,不互相於對方領土行使管轄權,雖然他們有相當令人混淆的正式名稱-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中國在國際社會中不能合法代表台灣的人民。

在目前的條件下,中國僅能勉強應付自己的公眾健康問題,更遑論照顧台灣的衛生利益。此外各項事件表明,中國使用MOU來拖延,而不是促進,尊重台灣實施IHR。

台灣在合作打擊疾病的國際性蔓延上,應發揮更大的主導作用。在即將到來的5月19日至24日召開的WHA上,WHO會員國應在關心其人民的基礎上,呼籲結束防止台灣參與的秘密交易。

在與2300萬台灣人民健康有關的問題上,讓政治的權謀讓位,並允許台灣人民有權利成為的WHO成員,並參與所有的特權。
_________________
All that is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that good men do nothing~~Edmund Burke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Words from Churchill

We shall not flag or fail.
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
We shall fight in France,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the oceans,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
Winston Churchill (1874--1965)

============

In the situation we confront PRC,
may we could share the words above,
do what we can do for our motherland.

d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