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港簽遺失驚魂

前幾天拜家人工作之賜,到香港遊玩兼住高級飯店。當然,進香港不用呆胞證,就得有港簽,在線上申辦後,早早就印出來與護照放在一起等著去玩時用。

結果在香港換飯店住時,才發現自己的入港A4簽證,不.見.了…!

人在國外,人生地不熟的,想想打打護照上的中華民國外交部電話看能不能尋求個幫助,結果這些領納稅人錢的公務員,給個『不知道如何處理』,連幫忙問一下都不,就給個台北駐香港辦事處電話,結束。

這,不打去詢問成嗎? 打了之後,還是扔三個大字--『不.知.道』,然後給了香港入境事務處總部的電話和地址,就算盡了那份薪水義務了!這給了不等於沒給?旅遊書後面就有附了,還要這些單位說?國人出國沒事會打那些電話騷擾『辦事處』?外交單位一整個尸位素餐

總之,我就著旅遊書上的入境事務處地址(香港灣仔告士打道7號 入境事務大樓)前往處理。搭港鐵到『灣仔』站下車,從A5 exit上天橋後,天橋上有指示如何前往入境事務大樓(Immigration Tower),過了告士打道後,下天橋,如果還不知在哪,問一下路人,大多會告知。

接著上二樓詢問處窗口,詢問後,辦事人員告知上該大樓5樓1號窗口辦理。
到了之後,告知遺失電子簽證後,他/她們會一個form填寫遺失原因/地點(最好我知道為什麼遺失,還有,如果我知道地點的話,就不會遺失了,好嗎?!),然後,要求自己影印護照(當然是有資料照片的那一頁),接著,給了一張上面有印號碼的單子,然後去旁邊的窗口,等候叫號

我遇到的那個辦事人員把電子簽證補發給我的時候,還消遣我說,如果以後還發生這樣的情形,可以到機場找他們的工作同事(我想在機場,應該也是有相對應的單位)辦理就可以了,不用特別跑到入境事務處辦理,把時間省下來去逛街…(我緊張的要死,最好有心情逛!)

anyway,整個辦理的時間沒有很久,不到一個小時,但是在拿到補發的簽證前,心裏是一整個上上下下忐忑不安。

現在回來,寫下來po上網,留做一個記錄。

dyc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希望不要是台灣的未來

Greece's economy shrinks further


今天到底是什麼好日子,這麼多的新聞讓我這麼懶的打字的人,這麼多感想想要抒發?
最近台灣的退役將領、高級公務員、以及辛勞卻免稅的老師們,對於自己沒有法源的『津貼』可能被刪這件事很有意見。

卻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些沒有法源的津貼、甚至薪水,都是納稅人的錢!而且慘的是,國家還收不到富人的稅!因為富人們請會計師想辦法『幫』他們『合法避稅』!所以,大多數的納稅人會是誰?當然是薪資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M形階級中間部份,也就是逐漸減少的中產階級(我是覺得明明『布爾喬亞』就是指中產階級,為什麼還要再創造這個名詞?從法文來的中產階級有比較高級嗎,陳X倩女士?)。

既然減少,那國家的稅收又不可能從富人身上收到,那,這些軍公教的薪水、甚至沒有法源的『津貼』從哪來?國家不用建設(間接帶動勞工產業)?不用編列天災人禍的預備款?這些林林總總的花費,不用錢?

退役將官說他們曾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可是我記得,他們也曾說,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那,為什麼要台灣人民的納稅錢給他們當『沒法源的津貼』?!再說,這些退將也曾說,二岸只有中國軍,那,他們是拋了什麼頭顱?灑了什麼熱血?憑什麼要台灣人的納稅錢,發給他們做退休金?不給『沒法源的津貼』有退將說要『造反』,先不說手上沒有兵,能給中國的機密早賣了,不能給中國的機密也給了,請問造反的籌碼是?選票嗎?啊,這確實是啊~~莫怪那些軍系利委趕緊出來連署要翻案,只是其他國民黨的利委是在做啥?又不會影響非軍系利委的選票,但是連署下去,平民百姓的選票,肯定會少哦!

至於高級公務人員,看到那位『關老爺』的表現後,有哪個升斗百姓會覺得國家應該給高級公務人員那樣的薪水、津貼、和福利?


看到希臘經濟變的更差,而該國的公務人員依舊享有該國最優的待遇,我想正常人都會想尸位素餐,要不也會擺爛。可是這樣一來,這個國家、政府,還有存在的必要嗎?人民又有需要養這般的的米蟲嗎?而擺爛的結果,只會使國家狀況更為糟糕,經濟總體情況更加惡劣而已,希望,希臘的現況,不要是台灣的未來。


dyc

笑死人的感觸

買壹傳媒 蔡衍明父子現身 | 蘋果日報

文中提到…
辜仲諒表示,之前旺旺與《蘋果》 之間曾為了壹電視上架問題,有很多不愉快,但蔡紹中加入與蔡衍明不一樣,兒子不一定要聽父親的,未來蔡紹中可能就不會在中時再掛任何頭銜。

兒子不是不一定要聽父親的,而是執行父親的意志,想要造誰的謠言就造誰的謠言,尤其是擋在旺中合併或購買媒體利益之前的學生、學者教授們!

提到…
蔡衍明也坦承,整件投資案最大的 問題就是他,大家會關心以後如何 合作的問題,其實他沒什麼特定立 場,「但是這三年來做媒體,最大的感觸就是不要去傷到別人。」
那告黃國昌又是怎麼回事?還是反對旺中的「不把他當人看」?

提到…

不過蔡衍明 也說,他們三人花了那麼多錢買下壹 傳媒,就是買「現狀」,如果改變現 狀,結果讓蘋果不再賺錢怎麼辦?不會有人做這樣的投資。

話才這麼說…

辜仲諒:拒絕 關說
多位《蘋果》,《壹週刊》編輯部主 管也問王文淵、辜仲諒與 蔡衍明,入主後會不會介入 與自己企業相 關的新聞?會不會接受黨政高層、好 友關說,會不會有「置入性行銷」
辜說,會拒絕關說;王說只希望寫到 關於台塑等新聞時能確認真實性。蔡則說,只期待記者寫新聞時「可為股東立場多想一下」
馬上就有變,王還只要求台塑集團相關新聞;蔡則說「為股東立場多想一下」!!
是哪一下?


這是會讓我們閱聽大眾聯想到『哪一下』呢?!

整篇報導所寫的內容,有哪一點讓人覺得旺中高層沒有介入干擾媒體 的?
辜仲諒的拒絕關說回答,才有比較讓人覺得這個股東確實是想要維持現狀,雖然事後會如何,也是得『日久見人心』, 但就比那二位不掩干涉之心的『大股東』好上那麼一些。

回到蔡旺中的媒體收購以達到干擾言論自由進而創造輿論的感觸,隨便google一下,我想,在美國進修研習的黃國昌應該比他更有感觸,而曾經被抹黑的抗議大學生們,更是有所感慨吧!!


dyc
 

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無格且無恥!

看到這個看板,我只能說,醫療院所媚共無格無恥到了一個極致!別在說醫療人員大多挺台灣啦!在國民黨統治,且力推的觀念下,還有什麼比『祖國』與『利益』更重要的嗎?!醫療院所也都『淪陷』了!

一般,外國的醫療代表團,看板會寫什麼?一定有國名吧!寧波市醫療衛生代表團?這有在中華民國的土地上嗎?中華民國只在台澎金馬吧?!

無恥!無格!見識到了!

dyc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郝」雖無能,奈何選民好騙

自由電子報 - 焦點評論/為選舉亂開支票 台灣「郝」丟臉

國民黨的人只會想專款專用,這樣才有油水可撈,而且可以撈很大!

沒有專款可用時,就什麼事都不想辦也辦不了!

可悲的是台灣選民在平時雖然不爽國民黨執政表現,但大多數選民在選舉時仍舊相信其會兌現其選舉支票…繼續投與該黨,然後再來哀爸哭母的…

一整個囧吧…嘆

dyc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投機再投機,這個政府的經濟政策還有什麼?

投機再投機,這個政府的經濟政策還有什麼?

我紅色畫底線的部份來看,這個政府對經濟『振興』的看法就是--只要加權指數往上跑,就是『眾人皆差,我還好』的表現。所以台股量能遲續急凍,所有短線均線一失再失,政府『才』 開始緊張起來。也就是說,之前連幾個月景氣在亮藍燈,都是在亮(警告)心酸的。四大基金,每個都虧損到被立委,被媒體披露出來了,也不敢再繼續往股市進補,於是大盤指數開始撐不起來。

這,就是國民黨的『拼經濟』方式,它永遠不知道農業、工業在做什麼,只知道服務業、服務業、服務業!不管是政客服務人民,收取對價金(林益世事件,現在到哪兒啦?),還是在證券業服務股民的理專、營業員或者是百貨公司的銷售員…等等,我就不知道一個只有服務業的國家,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是要服務誰?

dyc




〈分析〉救市靠當沖 從投資變投機 從無感變無奈
2012/10/23 19:46 鉅亨網 記者陳慧琳 台北 
儘管金管會祭出擴大資券相抵(當日當沖)額度,為求刺激台股動能,但投資人不買單,台股今(23)日依舊是「冷凍庫」,成交值萎縮至458.74億元,創下今年次低量,7355點半年線更是失守。法人表示,目前當沖占成交量比約1成,額度根本已經用不完,大戶、中實戶都不進場了,此時政府祭出此政策,又想從散戶口袋裡拿錢,對已經被證所稅、二代健保受創的散戶來說,實在是「雪上加霜」。
國內外景氣不佳、第3季財報表現不夠亮眼,加上證所稅、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等利空接連罩頂,讓投資人信心全無,大戶、中實戶、連小散戶都幾乎不進場買股票了,台股量能連續急凍,所有短期均線一失再失,也讓政府開始緊張起來,從召集券商及證金公司降低融資利率,至最新出爐的增加信用交易資券互抵的上限金額,希望透過這些政策來提高股市動能。
所謂資券互抵,是指投資人若有開設信用交易戶頭,對於列為信用交易的股票,可以當日融資買進(融券賣出)後,再作當日融券賣出(融資買進)的沖銷交易,而以「餘額」交割結算。
資券互抵都要在平盤以上進行,只有台灣50及台灣中型100指數的150檔成份股能夠豁免,可以在平盤以下融券放空,作資券互抵。
目前投資人信用交易最高額度約6000萬元,資券互抵之後可將額度最高提高至9000萬元左右。不過,資券互抵在目前投資人都不進場情況下,目前融資使用率約3000萬元,原本額度已經用都用不完了。
以昨日整體融資餘額1904.83億元,融券餘額為326.77億元,券資的水位相距高達近6倍,即使是資券互抵最高額度,也只有增加約300餘億元。加上大戶、中實戶都不玩了,在一片低迷中,散戶又怎麼敢貿進呢?
而且對投資人來說,政府一再高舉公平正義大旗,不顧股民的生死就是要推證所稅、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結果讓台股變成「冷凍庫」,現在為了要挽救「經濟櫥窗」,居然還是從老百性口袋裡拿錢,鼓勵借錢買股票,鼓勵投機的當沖,在目前大環境都不好的情況下,一旦遭到套牢、融資斷頭,散戶的經濟問題將從「無感」變成「無奈」。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干涉他國內政?

BBC中文網 - 國際新聞 - 中國不滿日本允許世維會召開大會


之前看到的一個新聞。
中國老說,他國干涉中國內政。尤其,中國在該國境內屠殺自己『憲法上認定的』子民時,他國維權人士如果有說話,就一定有干涉中國內政的帽子扣上去。

那,這個新聞是日本政府同意世維會在日本召開,就像,X氏宗親會決定在某國家會館召開,因為國家會館屬國家,所以要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許可才能借到場地一般,中國是在該什麼意思?如果不是世維會的話,中國政府會哭夭嗎?

這樣,中國政府不是也在干涉他國內政?

dyc

新聞二則之我見

今天奉令買報紙回家,看到首版的二條新聞有些感想,剛好有空,就把它寫下來。

提案表決 幾乎跑光// 救勞保 藍委虛晃一招

違規吼警40分鐘…竟是公民老師

第一個還是頭條。雖然我覺得國民黨/泛藍的立委總是說一套、做一套,但是願意信他們的選民還是很多。這是我最無言的地方。要是民進黨的立委,下次選時就得準備『讓位』。不得不說,人民,或者說,支持民進黨的選民,對民進黨的要求真的嚴格,這在一個以『人民福祉』為導向的社會,本該如此。但是,在台灣,不是。

很多選民,還是在選爽、選自己人、選有給錢的人。拿短期的利益,犧牲長期的福利。這,就是台灣大多數的選民的選擇。少數,也只能默默。當然,不平之鳴還是有,只是選舉結果還是一樣,不知道台灣的選民們到底何時,才會知道自己是拿xxxx元,但是賣屋、賣命抵那些錢?尤其是廣大的勞工選民們知道嗎?

第二條新聞除了看到該老師只有言教沒有身教之外,還看到什麼?我看到了一個階級的共犯結構。這個洪老師做了不該做的事,到最後,也只有最原始的原因--沒讓小孩戴安全帽--有罰金,如果是一般人民跟警察『盧』那麼久,結果還會有什麼?『干擾警察執行勤務』有沒有可能?

而且,他犯了錯,為什麼校長與他協同去警局為他道歉?看在XX校長的面上不要把事情鬧大?如果,沒有路人把該段『盧』的過程拍出,有沒有可能就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畢竟,校長出面了?!

如果,這發生在一般人身上,老闆有可能帶下屬去警局say sorry嗎?一個軍公教的共犯結構,就從這個小報導看到其中一個部份。

所以,有關係,做什麼就沒有關係,沒關係,做什麼,就小心點,沒事也會有關係。


dyc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嚇到我了

下面這則新聞嚇到我了!
中國對台灣是有併吞之意的。
馬政府這樣的金融決策,是要讓台灣未來的金融變成什麼樣呢?
以前以商逼政是在中國,接下來的以商逼政,直接赤裸裸的在台灣本土上演。
不過台灣的投資環境已經不那麼好了,所以就別來吧!!
dyc



工商時報:兩岸人民幣清算機制月底生效,陳 揆昨天指示金管會,在證券、債券、保險等相 關業務應有超越思維,一次到位,朝人民幣離 岸中心努力規劃。對與大陸往來,包括陸銀來 台參股事業,或相互開放據點,應有正面興利 思維,適當提高比例。回應馬總統在國慶文告 中指出,大幅放寬外來資金投入台灣產業的限 制,陳冲昨天在行政院會後表示,吸引外來資 金,不能忽視服務業,尤其金融服務業。陳揆 說,人民幣現非自由交換貨幣,但國內金融機 構不能漠視,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月底生效,須 積極準備,這是使台灣金融服務業重大轉變的 誘因,應發展兩岸特色金融服務業務,時間很 急,不容延宕,包括兩岸證券、債券、保險等 相關業務應有超越思維,一次到位,以彌補過 去與香港、新加坡之落差。他鼓勵朝人民幣離 岸中心規劃,國內金融機構應積極爭取商機因 應挑戰,要求國銀務必做好準備,迎接並因應 人民幣業務開放。
評析:根據規定,單一陸銀參股上限是5%,陸 銀及QDII (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持股上 限則是10%,這項參股比率太低,影響陸銀來 台參股意願。因此,若能抬高陸銀參股的上 限,預期兩岸相互參股的時程也將近。在相互 參股議題方面,須留意對岸來台參股議題的發 酵,至於我方去參股大陸金融機構,首要關注 焦點是華一銀行的參股案。研調處研判未來一 年兩岸政策趨勢,可聚焦以下五個重點: (1)租賃公司還是未來1~2年的金融顯學; (2)雙方參股上限放寬及鬆綁是下個目標; (3)兩岸和平紅利,也該輪到證券股了; (4)十八大之後,海西議題可望再受矚目; (5)兩岸特色金融十大重點實施措施,五項 與證券業相關。就五個新議題來看,前二個議 題為市場耳熟能詳,後三者則是新議題或已一 陣子未討論,預期後三者發酵對股價刺激力道 較。

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蘋果日報健保稅課稅方式整理

百萬股民遭剝皮 1張中華電就課 補充保費 股利逾5千便納入

目前為止看到整理比較完整的健保稅課稅說明。
整個看下來就只有一個訊息--政府鼓勵人民投機,不鼓勵投資。甚至懲罰投資。

----原文收錄區----

百萬股民遭剝皮 1張中華電就課

補充保費 股利逾5千便納入


【綜合報導】衛生署昨拍板定案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下限為5000元, 衛生署官員估計,二代健保明年元旦上路後,因逾5000元(含)利息、股利所得等全納入計費項目,至少有1成5、約345萬民眾健保費會增加。證券業者則 指,全台約900萬名股民,其中至少有100萬人立即受影響,且是懲罰買績優股的廣大投資大眾,「900萬股民人人有中槍機會」。民眾昨大罵,政府對股利 所得和銀行定存利息都要削錢,「人民簡直活不下去了」。
衛 生署署長邱文達上周五到立法院報告二代健保籌備情形,立委要求衛署將補充保費下限從2000元提高到5000元,上限則維持原定1000萬元,但對股票股 利扣補充保費並無異議。邱文達於是昨宣布,補充保費扣取下限敲定為5000元(含),股票股利敲定以每股10元的面額計收保費。
由於訂補充保費下限是衛生署權限,衛署昨宣布後即定案。另對健保一般保費費率,衛生署已將4.91%、5%、5.17%等3方案送交行政院,待政院在今年底前核定。 

單筆最多扣20萬

依 衛生署規劃,補充保費費率為2%,扣取項目分為兩大類、共6項目,一類是逾4個月投保金額的獎金,另一類是以5000元為下限的單筆兼職所得、執行業務收 入、股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收入等5項,這兩大類的收入若逾1000萬元,以1000萬元計,單筆補充保費最多繳20萬元。邱文達說,補充保費下限拉高 到5000元,受影響人數可能有345萬人,約佔全台民眾1成5。
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解釋,若股東分到逾5千元現金股息,負責配息的公司等將直接從中先扣2%補充保費,剩下的錢再發給股東;若股東分到面額逾5000元的股票股利,因無現金可扣,負責配股的公司等,會把股東資料送交健保局,再由健保局開單給該股東、收保費。

買績優股易被課

但券商公會理事長黃敏助昨指,股票股利列健保補充保費項目很不合理,因股票股利是股票分割,投資人持有股數增加,股權卻受稀釋,總持有價值不變,卻要因此多繳補充保費,該公會日前去文給衛生署表達反對,但未被採納。
依證交所資料顯示,現有1400多家上市上櫃公司中,去年度就有56家一張股票配股超過500股,或每張配現金股息超過5000元,這些公司的股東人數逾100萬人,將立即受到影響。
證 券業者指出,上市上櫃公司如果賺錢,配股配息也會比較多,以後變成投資人買高股利高股息的股票就會被增扣保費,等於變相懲罰買績優股投資人。以股東高達 30萬人、被視為「定存概念股」的中華電為例,去年度每張股票發放5460元現金股息,投資人手中只要有一張,就要繳交補充保費109元。

退休族拆單躲避

另對利息所得也要被扣補充保費,曲同光指,現銀行年定存利率約1.3%至1.4%間,經估算年定存若不到36萬元,利息應不到5000元,可免繳補充保費;對在今年或更早前所存定存,只要銀行在明年撥發利息,便須繳補充保費。
不具名的銀行公會理事認為,一般人高出27萬元利息所得已納綜合所得稅課徵,現還要繳納補充保費,有「一頭牛剝兩層皮」之嫌。華南銀行總經理楊豊彥指,現銀行已有「拆單潮」,尤其退休族對補充保費門檻敏感度高,即使補充保費下限提高到5000元,仍恐有人再拆單。 

主婦批「不合理」

玄奘大學財金系副教授花敬群認為,補充保費制度太複雜,健保應改採家庭總所得方式去計費,現用補充保費名義,從利息、股利等一筆一筆課,徒增銀行等行政成本。
股民昨抱怨連連,股友吳彥森說,他有買幾張績優股,卻因此每年要多收上千元補充保費,「哪有保費不夠,從股市拿錢的?先前油電已漲,現連健保費也要漲,人民要活不下去了。」對存款利息被扣保費,主婦曾琪莉大罵:「為何辛苦攢錢要被扣錢、不合理?」
民眾王政泰贊成補充保費措施,他指很多股民都是配到零股,配息也多是一、二千元,影響也不大。 

6大族群須繳補充保費舉例

1.股利所得5000元(含)以上
.有股票股利或現金股息者,只要逾5000元(含),每筆都要收100元~20萬元補充保費
◎現金股息
.採就源扣繳,即公司發放時直接扣2%補充保費,再發給股東。
某甲領A公司現金股利1萬元,領B公司現金股利2萬元;補充保費為10000×2%+20000×2% = 600元
◎股票股利
.以每股10元計。
.某甲獲A公司配股1000股,獲B公司配股3000股;補充保費為1000×10×2%+3000×10×2% = 800元
.若某甲買的是同一家股票,在同天發股票股利與現金股息,則採合併計算。
2.利息所得5000元(含)以上
.某甲年定存36萬元,1年利息5004元;補充保費為5004×2%= 100.08,4捨5入為 100元
3.兼職所得5000元(含)以上
.某甲下班後去打工,每月有8000元額外收入;每月補充保費為8000×2%=160元;1年補充保費共1920元
4.執行業務收入5000元(含)以上
.某甲為律師,受僱於A公司,也會上談話性節目,每月共領2萬元業外收入;每月補充保費為20000×2%=400元,1年補充保費共4800元
5.租金收入5000元(含)以上
.某甲有一屋租給A公司,每月租金1萬元;每月補充保費10000×2%=200元;1年補充保費共2400元
6.投保薪資獎金超過4個月
.某甲月薪3萬元,另有年終獎金6個月;補充保費為30000×(6-4)×2% = 1200元
註:各銀行1年定存利率不同,以1.39%試算。
資料來源:衛生署、健保局 
t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