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驚歎愛爾蘭_part4

......沒有一個國家會願意放棄自有的語言。例如:丹麥,荷蘭或挪威人,可以學習和知曉一種或更多種的其他語言。為了世界的溝通,商業和文化的目的,我們當然也應該這樣。但是他們絕不放棄本土的,祖先的,珍藏著過去所有記憶的語言。他們知道沒有它,將陷入不定形的世界主義。沒有過去和可區別的清楚未來。為了避免這樣的命運,我們這一代必須確保我們的語言活著。......
--改變世界的演說(Speeches that changed the world),戴‧瓦勒拉,1966

  作者不怎麼認同這段話,不過,對我來說,我倒是覺得這段話說出我的心聲…一個民族的母語,述說著這個民族的文化,至少為什麼這些字句要這麼用的同時,表現出這個族群的文化,多學些其他的語言沒有不好,事實上,在現今的商業世界中,多會些語言是好的…只是就如同走路一般,如果你連走都不會,那麼更不用提跑步了!在一塊土地上求生存,如果你連這塊土地上的通用語都不會的時候,還寄望學會外語來存活?是的,懂母語不見得會讓人更快樂,更有文化,不過,這取決於你到底有沒有心瞭解來自你父母所傳承的文化,不同語言/族群的通婚,以現今的觀點來說,並不會影響到下一代語言的學習對象到底是父親或是母親,它可以是二者,端看父母是否有心罷了!『強調母語的優先性或神聖性,只會自閉而己』作者說,如果你連自己的根基都說不好,你又能用什麼來學習呢?剛開始學英文時,是用中文作注記,了解那些英文單字的意義的吧?有誰不是如此?當然,你如果說,你是從小就看英文卡通長大的,你或許不需要用中文作筆記(我認為,在學習語言時,他我的辨知很重要,這個很需要圖像或親人來教導分別,自修或者單聽聲音在這方面是有困難的),可是在台灣的一般人很少會能夠提供全天候的英文/外語真人全聲道放送。在203頁的最後,作者說:台灣的孩子,您最想說甚什麼話?最想學甚麼語文?儘管去吧。我覺得很好笑…現在的小孩,在『能』決定自己想學什麼話之前,不就被長輩們逼著去學英文了嗎?雖說英文確實很重要,只是這恐怕不是學齡兒童所能決定想說/想學的…至於學齡前的小孩子,最想學,最想說的,不就是父母的語言嗎?

  作者對用英文寫作的作家得到諾貝爾獎似乎多有推崇,我不是說諾貝爾獎不公平,只是諾貝爾文學獎是個以英語文學作品為主要頒發對象的獎項,有得獎代表在英語世界有一定的讀者與想法,沒得獎,也不代表那些文學作品不值得推崇,就像川端康成和高行健,如果,沒有功力深厚的譯者將他們的作品譯為流暢的英語文章,你能期待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通曉世界語言文化嗎?但是,這並不影響這二位作者本身對文學的領悟以及下筆的功力啊!更何況,諾貝爾獎只頒給還活著的人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