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到底,台灣要為中國做嫁多少次呢?

之前跟人有約,提早到了現場,就買了本「財訊雙週刊(499)」來打發時間。看到楊森主筆寫的『跌破6.5%底線之後』其中一段:
…亞銀在另一份研究中指出,有三種情況會因為中國成長減緩而獲利。第一是因為中國退出競爭而得到好處,例如孟加拉在全球低階紡織品市場上,已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國。
其次,由於中國勞動成本上升,部份產業與廠商外移到成本相對低廉的新興經濟體,讓這些國家取代中國在全球生產鏈中的地位。譬如越南在行動電話、電子消費品方面,就吸引許多外來投資。其他具有低勞動成本優勢的經濟體還有印度、柬埔寨、緬甸等。

經濟減速將衝擊執政力
第三 ,由於中國正經歷巨大的結構轉型,從過去仰賴投資與製造生產,轉向依靠消費與服務的成長模式,因此未來和投資與製造相關的進口需求會減少,和消費與服務相關的進口則會增加。對於高度依賴中國經貿關係的台灣來而,這或許也是個新的機會。…



看到這,我可以認為,之前為什麼中國一心一意的想要和台灣簽服貿嗎?不是台灣的機會,而是中國經濟救命的浮板之一。

從這段引文,我們可以看到之前台灣為中國做嫁的結果是『現在』高度依賴中國。看看10年前,台灣一堆的商業雜誌,最愛寫的就是某某在上海、oo山下的xxx。到後來技術被吸乾後,就是上海台流、東莞台流…之類。而也因為台灣大量工廠、技術轉移至中國,台灣國內的工作職缺下降,所以改走要求服務品質,服務走向的業務。目前看起來還算有成,就又要為『祖國』貢獻,為其做嫁了嗎?

dy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