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我所看見的未來--筆記part 3

未來還需要什麼?


  • 從兩岸到國際  友誼才是最大的獲益


    • 看見需要:發展兩岸觀光不只是擴張經濟,我們應該改變心態,才能在交流中贏得友誼,改善兩岸關係。(做觀光當然要用「善」的一面,廣結善緣…可是遇到奧客時呢?)

    • 分析現象:兩岸交流至今,誤解頻頻,我們認為對方高傲無禮,中國認為我們簡陋市儈(到底是誰市儈啊?看看這次的四川地震,中國富商的捐獻吧~~把錢用在市場賺錢,ok,幫助他們自己受難的「同胞」,不怎麼ok),彼此已經造成不少傷害。

    • 瞭解自己:台灣的文化、藝術或生活品質,加上濃厚的人情味,絕對可以引起中國觀光客的興趣,我們只要真誠展現自己,就能流露優雅成熟的風範。 (除了中國之外,就不能有別的嗎?台灣的未來就只能放在中國?)

    • 不斷提升:從自己做起,給遊客一種友善甘的感動,也針對接待的旅行社做評比、獎懲。 (這是一定要的啦~~)

  • 激勵公務體系  要萬丈雄心,要獨立靈活


    • 看見需要:公務體系擔負神聖的任務,視野開了、整合能力提升了,我們才不會錯失發展契機。

    • 分析現象:台灣的外交處境艱困,已經無法採取傳統的方式,應該以更柔性、更靈活的方式,做國際宣傳、做外交,與世界做朋友。(為什麼老是要繞遠路?)

    • 瞭解自己:台灣公務體系的國際規劃經驗不足,應該從培育、法規、組織、選才方面,深入加強。(不足的原因是~~???)

    • 不斷提升:成立文化觀光部是很好的想法,但是專業人員安排得當,是最後關鍵。另外,將國際行銷推廣的業務獨立出來,會更有成效。

  • 妥善利用土地  不斷收回,才能生生不息


    • 看見需要:倘若兩岸開放後,未來台灣大都會的三星級飯店,預計將會天天客滿,連日本、韓國觀光客來(到時,日本、韓國觀光客還會來嗎?這些國家的觀光客消費能力比較高吧?),都可能找不到房間住。政府必須未雨綢繆。

    • 分析現象:政府將一塊塊公有土地標售出去,都只是一次性交易。如果租給民間做平價旅館或觀光特區,卻能讓更多遊客在台灣體驗、消費,創造多次利益。

    • 瞭解自己:台灣地小人稠,土地非常珍貴,必須善加利用。

    • 不斷提升:針對特定的項目,階段性開放公有土地供民間短期租用,最多十五到二十年。當市場制恢復正常後 ,可以收回土地轉做其他用途。

  • 創新商圈規劃  如果商店街像百貨公司


    • 看見需要:觀光區裡的商圈,是提升旅遊內涵很珍貴的資源。但是現在的商家,彼此之間沒有差異性,對政府資源、對商圈業者不利。

    • 分析現象:從百貨公司的演進和上海新天地的發展,可以發現,一個成功的商圈,必定追求產品的獨特和差異化。

    • 瞭解自己:台灣現在的觀光區商家,沒有政府的專業導,自己也缺乏創新的能力,因此彼此模仿搶生意,愈沒特色,愈沒客人上門。

    • 不斷提升:規劃商圈時,以一家加入在地文化內容的百貨公司的形式來經營,一定會呈現不同的面貌。

  • 導正技職教育  以中餐為主的亞洲瑞士


    • 看見需要:因為制度誤導,台灣的餐飲技職教育漸漸往學術傾斜。導正了方向,才能建立未來觀光發展的基礎。

    • 分析現象:現鄉勢技職學校升格、老師升等的要件,都比照一般大學。教向學術傾斜,教學方向和學生發展都受到影響。

    • 瞭解自己:三年技職學校的技術訓練,再加上兩年專科學校的管理行銷、成本控制、行政管理等教育,要培養專業的餐旅人員,已經綽綽有餘。

    • 不斷提升:成功的專業人士需要寬廣的整體概感。技職學生應該同時懂中餐、西餐、管理、服務、美學等,並且出國學習。而學界和業界,也要建立交流的機制。

  • 旅館國際化  假設你可以在世界各地移動


    • 看見需要:旅館能將本國的文化、美食、友誼帶到世界舞台,台灣應該加快飯店國際化的腳步。

    • 分析現象:因為都市土地取得困難,台灣觀光也止步不前,新的國際飯店集團不再進駐台灣。

    • 瞭解自己:觀光、飯店、餐飲業的優劣,和文化、語言有密切關係。和其他國際品牌相較,我們在中國有優勢,可以用這個優勢互相競技、提升。

    • 不斷提升:永遠假設自己可以移到世界各地,接待全球客人,在這個目標下,提升服務的能力。

  • 提升料理界  美食王國的幕後工程


    • 看見需要:台灣美食在國際雖有名聲,但是還得在每個環節下功夫,才可能真正成為美食大國。

    • 分析現象:成功美食的環節,包括食材、廚藝、行銷、包裝、環境、氛圍、服務,每一項都必須走向專業分工。

    • 瞭解自己:台灣美食常常不缺美味,卻缺行銷創意。星巴克成功的過程:包裝產品--建立流程--教育顧客--行銷推廣,就是值得學習的行銷策略。

    • 不斷提升:飲食文明的發展,通常有三階段。當消費者的品味提升了,經營者的境界提高了,這時候,我們也許就能成為一個精緻成熟的社會。

  • 從歷史找未來  文化,是城市的關鍵競爭力


    • 看見需要:文化古蹟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台灣在環境變遷中,也要用戒慎恐懼的心情,以歷史的標尺來衡量各種行為,才不會埋下無可彌補的遺憾。

    • 分析現象:歐洲旅遊持續數十年依然興盛,是因為他們的觀光已經不純然以自然風光為主,還充分結合深厚的文化傳統 及人文特色。

    • 瞭解自己:在台灣的觀光中,還存有不少第一階段的觀光客。如果沒有適當管理他們的好奇及所帶來的商機,它也會變為文化破壞的幫兇。

    • 不斷提升:日本寺廟以門前的屏壁、細石與松樹的造景、脫鞋、禁語,管控一個環境的情境。這種無形的管理卻有創造性的效果,很值得學習。

recorded by dy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