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抗拒民主的國家-ch 2

從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到合併愛爾蘭

英格蘭與蘇格蘭在1707年的合併促使了大列顛憲政體制的出現;此一合併與其說是長期戀愛的結果,不如說是場強迫的婚姻。在簽定合併法案(英格欄稱其為法案,蘇格蘭則稱它為條約)前夕,雙方的關係實際上正逐漸惡化。
……儘管政府軍在同年(1689)稍晚於Dunkeld取得勝利,其結果卻只為蘇格蘭帶來陰沉和不安寧的和平。且因為人們沒有及時宣誓效忠,Macdonalds便在Glencoe進行大屠殺,以教訓那些敢於挑釁的蘇格蘭人;即使是象徵性的反抗,英格蘭政府也難以包容。
……就在戰爭一觸即發之際,聯邦的出現化解了這場危機,在威脅蘇格欄人的同時,英格蘭議會也指派官員與蘇格蘭高層進行談判;不管是因為害怕戰爭或是受到英格蘭財富的誘惑,愛丁堡的政客們終於懸崖勒馬,雙方官員及時在倫敦進行會晤。
……說服蘇格蘭當局和愛丁堡議會接受合併的主要誘餌,是允許蘇格蘭以優惠條款進入英格蘭經濟圈;如此可使蘇格蘭(包括其殖民地)全面進入英格蘭的市場,但為保護英格蘭固有的市場競,蘇格蘭的部分工業(特別是煤和鹽)仍受到限制。…
……若干現代的觀察家認為,關於「北不列顛」(官方如此稱呼)國會代表權的安排,使合併一事成為蘇格蘭人所吞下的一劑苦藥。
……合併問題在蘇格蘭引起熱烈的討論,反對者比支持者叫嚷得更厲害,但條約的擁護者鼓吹它是避免經濟災難的唯一途徑。在某些方面,他們的論述與關於英國是否加入歐明的辯論中,那些贊成《羅馬條約》(Treaty of Rome)者的意見極為相似,他們認為獨立實體將帶來災難,以全面的夥伴關係加入英格蘭則將產生經濟奇蹟。條約的反對者雖承認蘇格蘭在經濟上可以存活下來,不過其主要考量是政治性的,亦即憂慮在喪失獨立數世紀以來的主權和國家實體之後,對蘇格蘭來說將是個災難。
……儘管場外反對條約的呼高亢,議會還是接受了條款,這得歸因於「機動組織」(flying squadron)從反對陣營中跳出脫出來;他們與宮廷派聯合起來推動合併,並堅決地反對保王派和地方派。關於該組織的動機曾引發諸多研究,其中,部分歷史學家認為他們是對國家未來具有高瞻遠矚的政治家;但是,英格蘭政府對他們的勸說則使得另一位歷史學家把合併描繪為「也許是十八世紀最大的一筆『政治交易』」。毫無疑問地,那是由於該組織的部分成員在談判期間接受了英格蘭所支付總達二萬英鎊的獻金,正如參與其事的一位內閣大臣所言:「我們收買了他們。」
……在批准條約後的接下來幾年當中,蘇格蘭人對於合併的批評只有抱以冷漠的安慰:「我們早就跟你們說過了。」因為在1707年5月1日大不列顛誕生之後,並未出現經濟奇蹟,反而是新引進的稅為蘇格蘭加了額外的負擔……

這一章看下來,真讓我覺得蘇格蘭當時的情況有像台灣目前的處境,目前所差的只有被併吞和還沒的差別而已…希望不要有那麼天,也得跟蘇格蘭人說一樣的話--我們早就跟你們說過了。

dy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