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抗拒民主的國家-ch 5

從第二次改革法案到波耳戰爭

……第二次《改革法案》的通過代表著從議會政府到政黨統治的轉變。在1832年以後,內閣的變動主要來在國會席次上的失敗而非選舉失利的結果;1867年後,內閣多半因普選失敗而辭職。……

……為愛爾蘭各教派(包括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提供大學教育的努力終於導致政府的垮台。格拉史東試圖將由皮爾在貝爾法斯特、科克和戈爾維等三地創建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都柏林學院(Dublin College)以及皇后學院(the Queen's Colleges)合併成一個愛爾蘭教育機構,以替代財團法人組織而成的天主教大學;但一些激進主義者反對那些旨在避免教派間衝突的建議,例如不指派老師教授宗教、近代史或哲學等。於是狄斯累利乃藉此契機,在1873年3月12日凌晨以三票的優勢否決了此一法案。格拉史東雖提出辭職,卻被狄斯累利拒絕籌組政府的行為弄糊塗了。這是由於托利黨的領袖們拒絕領導少數政府,並且不願冒險舉行1873年普選的緣故;因為補缺選舉雖對反對派的候選人有利,但自由黨人似乎仍將獲得勝利。於是自由黨人就像跛腳政府般,艱難地挨到了1874年的普選。保守黨在這次選舉中所獲得席位比其對手多出一百席之多
  一般認為,自由黨在1874年的失敗得歸咎於他們遭到選民的普遍反對。正如揚格(G. M. Young)所說的:「在其六年的執政期間,這個偉大但不幸的政府幾乎觸怒或妨礙了全國所有的利益團體。」……

時機與手段,究竟能不能掌握政權,擁有完完全全的權力呢!?
有時候,不要看到肉骨頭就立刻叼走,先看看周遭有沒有陷井,甚至之後有沒有更好的機會取得更好的肉塊~~

政治是骯髒的,既然都是骯髒的,要怎麼玩的「看起來」乾淨,就看人私底下運作的手段了~~

dy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